-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廉洁过节感悟3篇与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3篇
廉洁过节感悟3篇与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3篇 廉洁过节感悟3篇 【篇一】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始于唐朝初年,至今依然是国人期盼的团圆佳节。既然是盛行于当代的传统节日,必将饱含传统美德底蕴和时代文明风尚,因此应将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的味道融入中秋月饼之中。 中秋月饼应加入“孝顺的味道”。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最为推崇的传统美德底色,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正是这种“孝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并逐渐成为举世瞩目的骄傲。《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抚育我们成长,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中秋佳节,放下手中的琐事,陪一陪父母,尽一尽孝道,正是传统中秋最令人向往的温情。 中秋月饼应加入“节俭的味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朴素是党的优良传统,古人“富贵不能淫”的传统道德观仍有现实意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虽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物质条件已大大提高,但是绝不能因为温饱就骄奢淫逸,因为富有就铺张浪费,因为发财就挥金如土。我们务必继续保持勤劳俭朴的生活作风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佳节团圆亲人团聚,弄点吃的喝的,喜庆一下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追求档次、盲目地崇尚豪华、拼命地满足虚荣,大操大办团圆宴席,结果挥金如土、铺张浪费,吃进去的还不如浪费的多,这就大可不必了。 中秋月饼应加入“廉洁的味道”。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纪律,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一定要筑牢廉洁的笼子、守住廉洁的底线,千万不能让腐败的细菌侵入我们健康的肌体。不仅自己不能利用中秋佳节行贿受贿、请吃请喝,同时还要教育身边的亲人和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秋团圆节月圆人更圆。 孝顺、节俭、廉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是陌生的词汇,但要真正夯实这些道德底线,也并非易事。因此,在中秋来临之际,把这些传统美德文明新风融入中秋月饼,使大家在品饼赏月时产生一些思考与警醒,也是一件好事。 【篇二】 春节,是万家团圆、回归温暖、共享天伦的美好时节,也是弘扬优良家风、开展家庭教育的良好契机。家风,门风也,是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与风格。 自古以来,家风的基本组成包括俭朴,强调勤俭为本;自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与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则智不达”;还有忠厚等,政风、学风、民风、家风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相互影响。正所谓“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春节期间,培育清廉家风,不仅是对廉洁政治的恪尽职守,也是对家庭圆满的最大保护。 “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追溯领导干部“年关”难守“廉关”,最终“脚踏泥坑”的主要原因,就是面对礼上往来的第一道关口,便开始心虚、犹豫,心虚、犹豫最终战胜不了自我,抵制不住诱惑,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不该拿的拿了、不该吃的吃了……有些人一开始并不认为事情很严重,觉得占点小便宜算不了什么,殊不知,如此慢慢地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远,直到不能自拔。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构筑牢固的家庭廉政防线。 古人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领导干部自身又是家人的榜样,而要扮演老师和榜样这个双重身份,既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如,留下“带头艰苦,不搞特殊”等家训的焦裕禄,用一生诠释了人民公仆爱民为民的情怀,让老百姓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又如,福建东山县委原书记谷文昌尽管已去世30多年,但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 有句话说得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趁着过年团聚,领导干部不仅要知礼仪、懂廉耻、重美德、讲规矩,还要将清白质朴的家风、向上向善的底色传承给亲朋好友,更要保持清醒头脑,严守本份,以上率下,带领家人真正过一个廉洁年,不过腐败年;过一个勤俭年,不过铺张浪费年;过一个进取年,不过止步年。 好家风是筑牢廉洁过节的“防火墙”。过年,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感受。春节期间,花钱不在多少,喜庆就好;场面不在大小,祥和就好;送礼不在多少,情真就好;请客不在贵贱,欢聚就好;菜肴不在多少,够吃就好……这当算是良好家风的最好展示,这种展示,既古典又浓郁,既高雅又富有哲理。因为,展示的羽翼一旦张开,随之历历可见的便是礼仪之态,正己之身,亲情之魂,喜悦之情。 【篇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临近,今年的中秋再度与国庆“重逢”,给人们送上八天小长假“大礼”。近日,单位组织节前“规定动作”——廉政专题党课,再次重申“八项规定”等过节纪律,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作风意识,守住“廉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廉洁过节”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到端午中秋、每到岁末年关,重申纪律要求似乎成了机关单位的固定动作。诚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振,忠诚、干净、担当早已成为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鲜明“底色”。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将党性修养作为立身之本,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从严约束个人言行、端正作风品行,凸显党员干部的先进形象。 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小收小吃不要紧,尤其到了中秋佳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会会亲友、送送礼品本就是传统习俗、人之常情,何必非要那么“矫情”呢。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风不正本就是大问题,哪怕收受的礼金再少,人情聚餐的消费再低,里面渗透出的一丝丝“腐味”都是臭味熏天的,“腐味”十足,又怎能让这个美好的节日过得安心、舒心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修炼党性没有休止符。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越是临近过节这样的敏感时期,就越是要明确自己的党员身份,确保将党员意识永远挺在前面。机关单位反复重申纪律、强调规矩,并非是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相反的,恰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干部,及时给大家提提醒、号号脉、敲敲警钟,让风清气正的好干部“治未病”、防患于未然,让“带病”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断其错误念想,悬崖勒马。 对党员干部而言,每时每刻都应紧绷廉政意识之弦,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处世观、交友观,要明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从严规范自身言行。要注重意识引导,形成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警惕心,及时依据党章党规筑牢意识防线,建好思想上的“闸门”,让共产党人遵章守纪、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做实风险防控,用最严的标准凝炼自身德行,及时给自己和身边人敲响纪律和规矩的警钟,严防不良风气的侵袭、蔓延,拒绝和抵制任何不正当的交际、宴请,切实做到利益面前不伸手、盛宴当前不张口,争当遵章守纪的廉政模范。 中秋预示着团圆,更意味着干部作风的圆满。广大党员干部要具备强大的政治定力,祛“腐”存“廉”,在充满“廉味”的氛围中欢度佳节。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会宁静、作风才会过硬,让清正廉洁始终成为永不褪色的党员“标签”。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3篇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3篇 【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个专题《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是习近平在2017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20年9月21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出,“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让全世界人民能都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与此同时,中国将始终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步履铿锵,坚定不移走好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历史经验和教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始终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旗帜从未动摇,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不断传承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疫情时代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世界各国唯有秉持“天下一家”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平共处,不搞霸权、霸凌、霸道,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共同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才能携手创造出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百花齐放,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顺应大势释放内需潜力,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不可阻挡,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的,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世界各国都能坚持人类优先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共同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让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更多国家和民众! 休戚与共,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走深走实 “我们要做的是,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合作共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人间正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及世界经济萧条这前所未有之变局,合作共赢关乎全人类福祉,是应对风险挑战的正确、可行路径,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核心和目的。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合作共赢的理念贯穿于“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始终,该倡议也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与信任。当今世界已经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合作共赢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需要世界各国继续坚持和创新合作共赢的具体方式,推动合作共赢走深走实,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篇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九章中,《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一文明确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新时代,基层干部当以德为先,严以修身,严于律己,争当“三讲三有”的基层干部。 一要讲大德,有信念,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位卑未敢忘忧国,当前面临日益艰巨繁重的农村工作,基层干部一要增强政治意识,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牢记入党誓词,增强党的意识,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始终做到爱党。二要增强大局意识。要自觉融入大局,在服从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这样才能有效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狭隘思想的束缚,提高个人综合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三要增强核心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要坚决杜绝,在歪曲党的方针言论面前敢于发声,在不服从党的决定方面敢于较真碰硬,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威信。四要常增强看齐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经常看看有没有“慢半拍”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主动自查、自纠、自校思想和行动的罗盘。只有经常地、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才能思想上不掉队、步调上不落伍、方向上不跑偏。 二要讲公德,有情怀,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农村是熟人社会,是通过感情连接、建立起来的。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多到群众家中坐坐,多到田间地头走走,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要紧紧依靠群众。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学习农村说话方式、学习农村人际处理,更正思想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三要向群众汇报工作。一项政策的落实与否,关键是要看群众满不满意、群众答不答应。要让群众多了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向群众汇报工作开展的进度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互理解,画好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大同心圆”。 三要讲私德,有底线,永葆清正清廉的政治本色。慎独自律,修己安人。以身作则是我们做好农村工作最大的底气,也是改变农村不良风气的关键所在。一要严以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努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二要严以用权。要站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能给老百姓办的绝对办,能给老百姓办十分的绝不办九分,能给老百姓跑腿的绝不推脱,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真心换老百姓的口碑、理解和信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三要严以律己。要构建镇村干部的“亲清”关系,做到“清”,就是要戒贪戒欲、清廉自守,不贪图便宜;做到“亲”,就是要积极为村干部排忧解难、化解难题,靠前服务、主动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形成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 【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等,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找准“四端”,勠力同心。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是做人的四种德行,更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保护环境的四个端点。 常怀“恻隐之心”,为垃圾找到回家的路,便是“仁之端”。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在新时代,人们更加渴望宜人的气候、干净的空气、安全的水源、优质的生态。这一切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更要起好带头作用。要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带垃圾回家。 抑制“羞恶之心”,将陋习扼杀在摇篮中,便是“义之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陋习,如:一些地方开发过度,一些文化遗址遭遇破坏,一些山林遭到毁灭等。在笔者看来,还得摒弃“无所不食”的陋习。善于吃并不违背常理,但吃也要讲究原则,不能仅顾自身利益而蔑视自然生灵。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改变饮食习惯,警惕“吃什么补什么”之类的“劝世醒语”,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深植于心。 多修“辞让之心”,让文明之风温暖大地,便是“礼之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礼让之道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包含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路太狭窄,让一让草地又何妨?树太挡道,绕一绕依旧能够通过。小动物过马路,踩一踩刹车也挺好。党员干部在环境保护的“必修课”中要深谙“礼之道”,懂得谦虚礼让,宽厚待物,明礼守法,要知进退、懂谦让、识大体、晓分寸、明是非。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让优秀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亘古长存,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春风吹遍千秋大地。 思辨“是非之心”,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便是“智之端”。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所有力量。每一个公民,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保护者,唯有“共治”才能“共享”。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渠道,介绍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宣传环境政策法规。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真正形成全民环保的社会氛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深入人心,更来之不易。我们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环境保护的成果造福人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