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个人启发
202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个人启发 202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新华社北京 12 月 28 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 6 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 2020 年“最美科技工 作者”先进事迹。 王行环、李玉、陈厚群、胡郁、李东、陈亮、仝小林、次旦央吉、程相文、郝吉明等 10 人, 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的积极投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 线,舍生忘死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有的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 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积极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用科技服务民生……他们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为己任,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他们以实际行 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谛,有力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 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现场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 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为他们颁发“最美科技工作者” 证书。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 2018 年以来已连续举办 3 届,每年选树 10 位先进个人,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 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定创新 自信、接力精神火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2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在这片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斗着 9100 万科技工作者。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 湖海、山川戈壁中,写在那些夙兴夜寐、朝乾夕惕的岁月里。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 科技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故事。 【故事 1】战斗,为了祖国和人民 春节前夕,一通紧急来电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内科学家仝小林退掉飞往海南休假的机票, 扛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职责,登上了驶向武汉的高铁。 大年初一,仝小林就直奔疫情“风暴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诊治病人。而后,他又奔波 于发热门诊、ICU、社区隔离点、方舱——每一处都是最危险的地方。“中医必须直面患者, 把握疫情发生现场的环境。没有望闻问切,就是纸上谈兵。”仝小林说。 “特殊时期,首先是救人,阻断疾病继续发展。” “轻症和疑似病人能不能在社区治疗,从而减轻医院的压力?必须把防控重心前移至社区, 从源头切断疫情。” …… 仝小林在关键时期作出关键判断,牵头拟出通治方“寒湿疫方”,在社区大规模发药 70 多万 服,累计救治 5 万余人次;探索建立了“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武昌模式”, 大大降低了高危人群发病率,阻断轻症患者病情加重甚至转向重症,构筑起社区防控的第一 道防线。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救治流行性出血热,到 2003 年参与非典救治、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 情;从博士生到院士,祖国和人民高于一切,是仝小林习医行医 40 多年始终坚守的信条。 在武汉奋战了 64 天的仝小林,今年恰好 64 岁。对于这样的巧合,仝小林说:“只要国家需 要我、人民需要我,无论多少天,我都会义无反顾,坚持到底。” 【故事 2】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什么 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种 业十大功勋人物…… 但他却常说自己不聪明,用 50 多年时光,只干了玉米育种一件事。 他就是 84 岁的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 1963 年,学农毕业的程相文被分配到鹤壁市浚县农业局原种场。那年,浚县遭遇五十年不 遇的洪水,程相文下乡救灾,乡亲们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是学农的大学生,能不能让地里 多产粮食,我们窝窝头能吃饱就好啊! “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个画面。”从此,青年程相文把农业育种的责任扛上了肩头。 1964 年,他带着新种子到海南育种。从郑州到三亚农村的基地,整整走了 15 天;早期南繁 育种极艰苦,他从不抱怨;农民用他第一年从海南带回的玉米杂交种子,亩产从百余斤提高 到 700 多斤,他乐开了花。青丝变白发,到今年,程相文已经在海南岛试验田度过了 55 个 春节,先后选育出 14 个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已累计推广 3 亿多亩。 他说,自己一天也离不开玉米,“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民族有饭吃、身体好了, 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故事 3】“蘑菇实验室”里挖掘致富力量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他和蘑菇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作为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致力于菌物科学与食用菌产业化研究 30 余年,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的菌类种质资源库。他创新的优良品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显著 提高了我国食用菌产量、品质、生产效率。 而李玉不满足于在实验室工作。他说,不能帮农民致富奔小康、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还叫什么农业科技工作者?2012 年起,李玉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 展战略,探索出食用菌科技扶贫新模式。“小木耳,大产业”,说的正是李玉团队的科技扶贫 成果。对口帮扶 3 年来,团队为陕西柞水县选育的 5 个木耳移栽品种都实现了大面积推广。 去年,柞水县依靠木耳产业脱贫摘帽。 如今,李玉团队已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 31 个,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 【故事 4】扎根戈壁向着蓝图奔跑 记者见到陈亮的时候,他是拄着拐杖出现的。“前一阵刚从北山回来,那边夜里零下二十多 摄氏度,山里没有光,踩到坑里,把脚崴了。” 陈亮是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副院长,他扎根北山研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近十年, 才 38 岁已经生出很多白发。 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关系到环保和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西北部的北山预选 区,一个只有风沙、荒漠和戈壁,连手机信号都很微弱的地方,却是高放废物处置研究最理 想的场址。 一边是法国知名大学副教授职位,一边是国内戈壁无人区,怎么选? 辞职回国,到戈壁去!这是陈亮在 29 岁时做出的选择。 为什么?他说:这是一种召唤。2009 年,在法国从事相关研究的陈亮,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第 一次系统了解到我国高放废物处置研发的总体规划和进展,第一次知道有一支科研团队扎根 戈壁数十年,为绘就这个蓝图挥洒汗水。 “这就应该是我的归属,我必须回去,加入这个团队!”陈亮心中升腾出强烈共鸣。 归国十年来,陈亮走过酷暑严寒,与亲人聚少离多,带领科研团队在处置库选址和处置工程 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推动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北山地下实验室工程发 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陈亮不提苦与累,却把“幸运”“幸福”挂在嘴边:“人生一种幸福就是和一群志同 道合的人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奔跑。” 【故事 5】拳拳之心,岁月可鉴 访学踏遍青山,学成归国贡献,我国水工抗震学科的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也是其 中之一。 1958 年从莫斯科公派留学毕业后,他谢绝导师一再挽留,毅然回国。 陈厚群潜心研究水工抗震学科 60 余载,主持了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攻克了一大批水 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陈厚群的研究成果防范了震后重大次生风 险,保障了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 耄耋之年,他又担任了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数十次带 领专家团队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今年已是 88 岁高龄的陈厚群依然追梦不止, 上个月又前往三峡工程现场。秉持科技报国的初心,这位老科学家继续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 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 202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不辞呕心沥血 只期花繁果硕 ———振堂中学教师付海燕事迹材料 付海燕,女,1976 年 12 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在振堂中学任教。 付海燕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教两个班的英语课。至 2012 年开 始,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先后兼任政教处副主任、妇联主任并负责家长学校的工作。二十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感受到: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事关一个国家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 在一线教学岗位、还是中层管理岗位,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方法作指导,不断探索操作性强的 业务技巧,追求高效的工作效率,并且以身作则,带动全体老师重视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培 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为国家培养高科技的人才就是自己责任。 付海燕同志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学习政治理论 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她深刻认识到:学校是科技启蒙的地方,是宣传、普及科技文化的重 要阵地。为此,她经常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与学校的教学实践相 结合,在学校科技教育、教学教研、师资培训、平台建设等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取得了优异成绩。 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她注重 及时、广泛引进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加强横向联系,大胆地“拿 来试试”,以不断探索适合自己、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学路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 个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只有 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她不仅自己不断改进、总结科学恰当的教学模式,还培养年轻的老师树立科学教学的理念, 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李蕊伟、董晓飞、吴月娥等在 2013 年 邢台市首届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交流推广活动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青年教师刘静 2017 年被评为“邢台市第五届教坛新秀”。 作为学校一直没有离开教学一线的中层管理人员,她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在教学中渗透科技, 需要教师工作理念的转变与学科相关器材的齐备。她首先与学科骨干教师一起通过学习先进 经验、小范围教学实践验证、反思总结提高的方式,整理出一套学科中渗透科技的理念与教 法,在全校推广,并且不间断进行听课督导。紧紧抓住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科学性比较 强的学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教学规律,引领学 生去学、去思、去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另外物理、化学、生物课的 教学天然具有科技属性。她要求物理、化学、生物老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用直观 形象的实验操作引发兴趣、加深印象,实现教学转型。部分学生运用科学原理在教师和家长 指导下,有了自己的小发明处女作,初尝成功喜悦并在各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除学科渗 透外她还鼓励各学科教师自主开发有关科技教育内容的校本课程。现在已经开设“电脑平面 设计”、“航模制作”、“摄影”、“剪纸制作”、“多彩的科学实验”等五门科技校本课程,初步 形成了以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为主体的学校课程体系。 科技教育思想在重点学科的强化,促使学校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她的学生苏立鹏理综曾以 116 分的成绩获得中考第一名,该生同时获得全县中考总分第三名的成绩。 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她深深地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我县科技教育资源贫 乏,科技场所少的现实困难,她认识到成立科技活动社团是新形势下将青少年科技活动引向 深入的良好途径。于是她向学校领导积极献言,在学校成立了科技活动社团,并取得了大力 支持。组织有关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了:航模、剪纸、电脑制作等七个活动社团,校园 内形成了浓厚的科技教育的氛围。社团建立与活动遵循以下原则:1、科技社团自发化。科 技社团完全是学生自愿加入的,这在学生潜意识中就产生了强大的内动力,学生参加活动中 常表现出既肯出力又肯动脑,科技活动真正成了学生自发、自觉开展的活动。2、科技社团 经常化。根据实际情况坚持每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讲座,集体阅读科普书籍,一 起讲小制作故事,参加小发明比赛等,经常化的活动让一批批爱好者团结在一起,共同探究、 共同提高。3、科技社团特色化。一个科技社团就是有一定特色的学生群体。科技社团让学 生个性特长得到了培养,催生学有专长的学生,使素质教育在学校得到全面贯彻,也使学校 的科技活动与众不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学到的科学知识如果得不到实践,就会丧失生命力,学生也没有了积极性。付海燕同志利用 自己担任家长学校负责人的平台,取得领导的支持,积极谋划实施系列主题活动,开阔学生 视野,增加其参与实践的机会。1、设立振堂中学科技节。科技节人人可参与,时时有活动, 人人可得奖,真正使学生享受到了节日的欢娱,增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成了一年中 学生难以忘怀的记忆。2、外出参观。分批组织全体师生去襄军职业技术中心参观了流动科 技馆,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新河县水厂,了解 原水进入厂区,经配水、预氯、预沉、投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进入清水池,即 成为可饮用的成品水的过程。在近距离的与中国科技创新技术接触后,同学们体会到了科学 技术带给人类的益处,增强了同学们对科学世界的向往和探索。3、开展“爱眼护眼行”,今 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科学矫正近视 关注孩子眼健康”。她邀请专家到学校讲解有关眼睛的科 学知识,教育学生科学用眼。4、开展防溺水、防灾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走进医院,学会 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让学生亲自试用消防器材,了解器材构成,感受科技的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参加工作以来,在科学教学、科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 践,虽然,沟沟坎坎,但也有收获的喜悦。 在教学方面,2004 年度教育教学评比工作中,被评为优秀讲课手。2008 年,《浅谈新课程英 语改革的教与学》被评为“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2009 年、2010 年,两次在邢台市“少年 英语风采”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优秀教师辅导奖。2014 年,《英语阅读课 技巧》获得“河北省第十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教学实验成果评选活动”三等奖。2014 年, 微课《动词不定式应用中的几点注意》,获邢台市微课大赛二等奖。2016 年,被评为新河县 “学科名师”。在班主任工作方面,2013 年,荣获邢台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征文优 秀奖。2014 年,她主持的“国防在心头、德育满校园”项目,荣获邢台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创新案例三等奖。在课题研究方面,2016 年,在邢台市“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研究》中,已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结题。2017 年,在中 国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中,已完成 各项研究任务,结题,该课题荣获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承担的新河县教育科学“十三 五”规划高考改革专项课题于 2018 年 11 月结题。在创作论文论著方面,2008 年 1 月论文 《浅谈新课程英语改革的教与学》发表于《教学交流》;2014 年 7 月,编写的论文《英语阅 读课技巧》发表在《阅读》第 7 期上;2017 年论文《合作互助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于《学周刊》。 在整体工作方面, 2001 年、2006 年两次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2007 年,县政府给予记 “三等功”奖励;2012 年度工作中成绩优异,县政府给予“嘉奖”奖励。2013 年,被评为“邢 台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2017 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2019 年,被评 为新河县“三八红旗手”。2019 年,在新河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荣获爱岗敬业模 范提名。 面对这些成绩、荣誉,她看到自己的辛勤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时,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 的。国家的科学发展水平与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极为相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 远,自豪之情又化为无穷的动力,让她又投入到下一轮的春种秋收中,为国家为人民再创佳 绩! 气象站里的“战斗员” ——县气象局曹雪蕾事迹材料 曹雪蕾,女,1987 年 2 月出生,共产党员,县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主任。 2011 年 4 月至今在新河县气象局工作,9 年来,曹雪蕾在认真做好办气象灾害防御本职工作 的同时,积极服从领导安排,协助领导、同事或独立完成了气象现代化、气象科普、气象为 农服务、秸秆“两禁”等其他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高 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4-2015 年连续 2 年被市气象局表彰为工作先进个人。 2017 年度被市气象局目标考核为“优秀”。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曹雪蕾积极充当“战斗员”的角色,在一线处处可见她的身影: 自动气象站的选址、安装、维护有她,气象预报预警电子显示屏安装、维护有她,气象信息 服务站的建设有她,迁站项目手续办理等事情有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河国家气象观测站 搬迁工作中,所有手续的办理都是由她牵头负责的,工程会议记录、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也 都是由她负责的。 曹雪蕾坚持战斗在气象科普宣传一线,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努力践行让气象信息“播 撒”在每一个角落的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她坚持走进企业、工厂、社区、学校开展气象 科普宣传,无论是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还是“5·12”世界防灾减灾日;无论是每 年的科普宣传周,还是气象“三下乡”; 无论是每年的安全生产宣传月,还是“12·4”法 治宣传;时时处处都可见曹雪蕾忙碌的身影,从宣传材料的撰写、收集整理到印制,从宣传 展牌内容的撰写、收集整理到设计,从宣传现场的选择到现场氛围的布置营造,从宣传资料 的发放到群众的释疑解惑的,从宣传信息的采写到投稿等等,为提高社会公众的灾害防御意 识、为气象科普助力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曹雪蕾负责新河县气象局气象信息报道工作,在_网站、_网站、新河报的信息可以毫不谦虚 地说至少 90%的信息都来源于曹雪蕾的提供,宣传工作得到了市局和其他县市气象局的一致 肯定。 国家级气象服务标准化乡镇、气象为农服务示范村,市目标考核优秀达标单位,县气象为农 服务先进集体等“三农”气象服务荣誉称号的取得可以说曹雪蕾功不可没,资料收集整理、 归档的重要性在各类考核检查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县气象局承担大气环境保护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曹雪蕾大气环境保护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出 色,在她的参与下,双方建立了大气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大气环境污染预报预警联合 会商和发布机制,联合发布空气质量监测实况、预报、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各自媒体渠道及 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空气质量实况、空气污染预警等信息;进一步强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建 立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制定大气污染 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办法,联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为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提供决策 依据;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需要,在即将出现或已出现重污染天气时,根据气象条件适 时采取人工增雨雪等人工干预气象措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共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服务。 202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由淄博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主办,市广播电台承办的 2020 年“淄博市最美科技 工作者”发布会在市广播电台演播大厅举行,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槐、市政协副主 席蒲绪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荣先锋,淄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卞军,淄博 市科技局副县级干部李伟出席发布会。 活动现场公开发布了王鑫、刘进、孙庆民、张学义、苏浩循、陈德峰、赵松乔、崔广军、焦 守法、熊立新等 10 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现场播放了反映 10 位“最美科技工 作者”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并进行了现场访谈,参加发布会的领导向他们颁发了“最美科技 工作者”证书,并为 10 名提名奖获得者颁奖。活动采取淄博手机台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宣 传报道,截止发布会结束,观看直播的人数已超过 5 万人次。 卞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履职尽责,担当实干、创新争先, 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 传播科学精神、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为淄博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特 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广大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奋勇当先,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爱淄博的深厚 情怀和建设淄博的使命担当。卞军强调,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就忠诚之魂、把稳思想之舵、激扬报国之志,努力争当高质量发 展的“领跑者”、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双招双引的“推介员”、科技惠民的“主力军”,在 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躬身入局、攻坚克难,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建设 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加快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淄博市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庆德、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胜利为获奖者颁奖 在发布会现场,第二届淄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提名奖获得者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 号召汇聚力量改革攻坚 、科技为民奋斗有我。此次发布会生动展示了新时代淄博市科技工 作者脚踏实地、团结协作、求实奉献、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的科学精神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向先进 看齐、向榜样学习,为淄博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0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广东举行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等十人获 2020 年广东最美科技工 作者称号。 据介绍,寻找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学 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经过广泛发动、基层推荐、资格审核、专家遴选等 程序,产生了钟南山等 10 名 2020 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们大部分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其中,钟南山、成守珍、张忠德、侯金林等都 曾奔赴湖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参加战“疫”。 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广州市预防医学会专家组组长王鸣表示,能够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 称号感到很鼓舞,自己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疫科普,录视频、写科普文 章、出漫画、做培训等等,可以说是用科普这个工具打通了科学知识从科学家到大众传播链 条的最后一公里。 王鸣认为,科普工作是有意义的,它对科普工作者科学素质的要求并不比具体搞科学研究低。 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周琳则说,自己作为一名医 务人员,参加了支援湖北荆州抗疫工作,为了救治患者,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成本的巨大投 入、医务人员永不言放弃,人民群众也不惧任何苦难。 周琳参与治愈的患者有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出生仅 30 个小时的婴儿,总体治愈率达到 94% 以上,武汉 80 岁以上高龄患者救治成功率近 70%,这些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 动写照。 大会还向国家科技奖获奖代表颁发了配套奖励证书。2019 年,广东省牵头完成 2019 年度国 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通用项目)共有 10 大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级的奖励。其中,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 1 个,二等奖项目 6 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 1 个;获得国 家技术发明奖项目二等奖 2 个。 据了解,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还共同发出《致全省科技工作者节日慰问 信》,谨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 美好祝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