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 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 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这班大部分的学生 学习态度比过去有 很大的进步,有 着良好的 学习习惯,上 课时基本上 能积极思量,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 创新性的进行 学习。但总体上 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 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进步不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 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 数学方面有 不同的收获。 三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简易方程 位置 多边形的面积 统计与可能性 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 学生掌握了 整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 中有 用字母表示数 等式的性质 解简单的方程 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 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 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 已有 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探究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 旋转 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 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 学习有 关可能性和 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 平均数的基础上 教学 中位数。 (四)在 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 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 推测 实验 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和发明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 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 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 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 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 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 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5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 现实生活 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 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6 经历从实际生活 中发明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 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会解决生活 中的植树问题,培养发明生活 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体会 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 学习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 教学措施 1 加强 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 学习成绩。 4 多创设 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注重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 活动 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6 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7 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怀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 教学进度安排(见后页)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教时起止日期课题教学内容备注 122.26--3.2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243.5---3.9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343.12--3.16 因数和倍数 443.19--3.2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543.26--3.30 长方体和正方体 644.2----4.6 长方体和正方体 744.9---4.13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44.16--4.2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944.23--4.27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0 4.30---5.4 期 中质量检测 1145.7---5.1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245.14--5.18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345.21--5.2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25.28---6.1第五单元折线统计图 1526.4----6.8第六单元数学广角 16 6.11--6.15 复习 17 6.18--6.22 复习 18 6.25--6.29 复习 19 7.2----7.6 期末质量检测 20 7.9---7.13 全期工作总结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 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学具 教具: 老师学生都打算立方体 长方体 圆柱体 球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听故事[盲人摸象]为什么这几个盲人说的大象差别那么大?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已有 观察物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有 目的的开展观察 比较活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 探究新知 (1)师: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 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 后面 左边 右边 下面 斜着来观察) 这时候学生举出了 很多从不同位置 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师:为了 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 侧面(左侧面 右侧面) 上 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 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 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 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 通过观察,我们发明了 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 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 方法应用 1 老师拿出一个网球(体积比较大),此刻 老师站在 教室的前面,我把网球这一面定为网球的正面,那么你此刻 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 从正面 下面 左侧 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A)观察圆柱体的上 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 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和侧面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学生小组交流:观察圆柱体的上 面学生很简单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配合课件,来进行观察分析。 正面和侧面 上 面(和下面)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对观察物体有 什么收获呢? 五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找出下列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连一连。 1 从上 面看 从右侧面看 从正面看 ���������������������������������� 2 从上 面看 从左侧面看 从正面看 ������������������������������ 3 从上 面看 从侧面看 从正面看 六 布置作业 到家 中观察一下一个特定的物体,说一说你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与父母交流一下他们看到的物体与你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相同不相同,说明各自的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例3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 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 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 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观察,在 学生 学习的艰难的的情况下,安排实物场景。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 探究新知 师出示五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 讲台上 ,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 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学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小组展示过程 中生生质疑 师生质疑以下问题: 1 怎样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 左测面 上 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 纸上 画出你在 正面 左侧面 上 面观察到的图形。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三 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 学习了 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并提出了 许多问题,但有 些还没有 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看哪个小组能在 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 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1 2 四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呢? 五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摆一摆,画出从正面 左面和上 面看到的图形。 课堂检测B 六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 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 学生能了 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 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 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 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 没有 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 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 师: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二 新授: (一)找因数: 1 出示例1:18的因数有 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 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 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 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罗列的。 2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 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 ,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 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 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 5 42)请你选择其 中的一个在 自练本上 写一写,然后汇报。 4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 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 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简单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 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 我们一起找到了 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 4 6 8 10 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 乘2 乘3 乘4 ;)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 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 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 :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 :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 :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 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 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 最大的倍数) 三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钻研了 一个什么问题?你有 什么收获呢? 四 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第二课时 课题:2 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 2 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 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是2 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打算 1 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 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 按要求在 集合圈里填上 数。 二 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 教师:(练习 2)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 什么特点? ( 个位上 是 0,2,4,6,8。) 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 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 口答练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 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 面两个集合圈上 补写出 偶数 , 奇数 。 教师:上 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 本题所列的有 限个数里,奇数 偶数都是有 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 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 省略号。 教师:奇数 偶数在 我们日常生活 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 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 双数。) 3 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 多少个?奇数有 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 教师先在 黑板上 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钻研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 观察 讨论。老师巡视过程 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 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 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从下面的数 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 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 巩固反馈: 1 在 1~100的自然数 中,2的倍数有 ( )个,5的倍数数有 ( )个。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 )。 3 个位是( )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 用 0 , 7 , 4 , 5 , 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 什么?有 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 100以内的自然数表 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 活动的基础上 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 在 探究活动 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 运用规律 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 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提出课题,查找3的特征。 师:3的倍数到底有 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钻研。(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 下表 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 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 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 自主探究,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 下表 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 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 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明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明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此刻 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 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 数字之和等于3 6 9 12 15 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 3 6 9 12 15 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 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 中发明了 规律,得出了 3的倍数的特征,假如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 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 的结论。 三 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2 5 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2 5 3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熟练应用2 5 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同时是2 5 3的倍数的数的特点 教学打算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举例说明:2的倍数有 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 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 什么特征?同时是2 5 3的倍数的数有 什么特征? 教学实施 探究同时是2 5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引发学生分步思量 同时是2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同时是3 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同时是2 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同时是2 5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小组探讨,发明特征,汇报。 学生举例,验证是不是同时满足2 5 3的倍数。 例:21060/2=10530 21060/3=7020 21060/5=4212 拓展: (1)请学生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6403926 5525085 7663903判断一个较大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时,可以用弃3 6 9法。例如:4+2=6,6是3的倍数,所以6403926是3的倍数。 (2)9的倍数的特征:假如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 的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三 练习: 1 按要求写数,6150 2314 450 268 115 216 (1)是2的倍数的有 (2)是3的倍数的有 (3)是5的倍数的有 (4)同时是2 3的倍数的有 (5)同时是2 5的倍数的有 (6)同时是3 5的倍数的有 (7)同时是2 3 5的倍数有 2 请你写出3个同时满足2 3 5的倍数的三位数 3 请你写出2个是9倍数的数 四 作业 数配 第五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独立思量 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质数 合数的概念。 2 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 质数 偶数 合数。 教学过程: 一 探究发明,总结概念: 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 什么规律。 师:同学们,像上 面这些数(板书的3 13 7 5 11等数),在 数学上 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 6 8 9 10 12 14 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量后,在 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2 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3 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量,后展开讨论。 二 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 师出示:73。让学生思量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立即 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简单。假如有 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 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 集体交流方法。 三 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 2题。 四 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 激烈的讨论 中有 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质数 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量 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有 趣的数学故事,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难点与要害: 通过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 哪些? 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以分成几类? 指导练习 完成课本第25页练习四第3~5题。 第3题。 本题是让学生根据条件求数,要求学生对20以内的质数要比较熟悉。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质数+质数=10,质数*质数=21 这两个质数一定小于10,10以内的质数有 2 3 5 7,通过观察可发明:两数之和是10,积是21的惟独 3和7. 质数+质数=20,质数*质数=91 两个20以内的质数相加的和是20,它们分别是:3+17=20,7+13=20。可符合积是91惟独 7和13. 我是最小的质数。我是最小的合数。 此题对学生来说不难,因为在 复习时已见过这样的题目。因此学生能很快想出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第4题。 此题是巩固2 5 3的倍数的特征的习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有 份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白惟独 2个2个的装,才干正好装完。因为56是2的倍数。5个5个的装和3个3个的装都不能正好装完,因为56不是3和5的倍数。 第5题 此题是用游戏的形式引出哥德巴赫猜想。游戏时,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 小组内通过举例的方式验证: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 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 许多的奥秘和有 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你知道吗这个小专栏来看看吧。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24页和26页的你知道吗。学生看完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感想。 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一课时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熟悉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观察 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 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打算: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二 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 请同学取出自己打算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 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 什么? 教师板书:面 棱 顶点 2 参考讨论提纲来钻研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 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 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 多少条棱?棱的位置 长短有 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 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 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 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 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 宽 高。 (二)正方体特征。 1 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 什么变化? (长 宽 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 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钻研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 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 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 棱 顶点的数量上 都相同; 不同点:在 面的形状 面积 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三 巩固反馈: 1 量一量自己手 中的长方体的长 宽 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 根据图 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 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 宽 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 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 判断.正确的在 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 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 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 课后作业: 1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 宽 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 完成p29的做一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求长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钻研棱长和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长正方体的特征。 2 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判断:(复习相应的概念) (1) 长方体 中至少有 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 ) (2) 长方体 中有 时最多有 8条棱的长度相待。( ) (3) 1 2条棱都相待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4) 长方体的6个面 中至少有 4个面是长方形。( ) 二 计算: 1 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 柜台各边都安上 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独立思量,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 4个宽 4条高。 40厘米=0.4米 80厘米=0.8米 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 问:根据是什么? 2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 工人俱乐部的四面装上 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问: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是求几条边的长度和? 独立计算 练一练: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2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48÷12=4(厘米) 答: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新 课 标第 一 网 三 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 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思量: (1) 在 下面的硬纸板 中,按虚线折叠,哪一个能围成一个表面完整的正方体?为什么? (2) 这是长方体的三条棱:(单位:厘米) 1 3 2 ①后面的面积是( ) ②哪两个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③上 下两个面的面积和是( ) ④棱长之和是( ) 三 作业:探究 练习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的 : 1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在 探究 学习 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钻研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 根据长方体的长 宽 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 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剪刀 长方体盒子 尺 硬纸板 火柴盒。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 二 自主探究 分组操作, 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此刻 请大家利用桌面上 的长方体 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 展开图 中,分别用上 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 宽 高有 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 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 演示并汇报探究思维过程 ) 可能有 以下几种 : 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 6 个面剪开 , 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 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 第一部分面积为 长 宽 2, 第二部分面积分为 宽高 2, 第三部分面积为 长高 2, 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2+ 宽高 2+ 长高 2 。学生汇报后 ,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板书 : 长x 宽 2+ 宽 高 2+ 长高 2 。 汇报二 :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 , 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 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 , 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 2, 得出长方体的表 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2 。 师 : 同学们的这种方法真不错 , 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2 。 汇报三 :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 下面和四面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 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 长 2+ 宽 2) 高 + 长宽 2, 并说明 长 2 +宽 2 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师 : 这种方法也很好 , 请同学看演示。( 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师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 日常生活和生产 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 实践运用 1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 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 宽 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 选择题。1. 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 (6 3+3 15) 2 ② (6 15+3 15) 2 ③ (6 15+3 15+6 3) 2 单位 : 厘米 2. 一种长方体硬纸盒 , 底面是边长 2分米的正方形 , 高 4 分米 , 此刻 要在 外面全部涂上 油漆 , 油漆面积有 多大 ? ① (2 4+2 4+2 2) 2 ② 2 2 4+2 4 2 ③ 2 2 2+2 4 4 五 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 什么 学习方法 ? 学习上 有 什么收获 ?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七 作业: 1 看书 2 实际测量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 我们的四面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 同学们在 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 中有 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便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 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 中有 关长方体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打算:正方体展开图。生: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 计算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图略。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3 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有 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假如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 实践探究 1 教学例2 看看昨天自己剪开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大家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要想知道包装这个礼盒至少要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 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 P3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 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否注重到鱼缸上 面没有 盖,适时提醒。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订正。 三 巩固练习 P36第6题 P37第7题 四 作业:P36第4 5 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例2 1.2*1.2*6 1.22*6 =1.44*6 =1.44*6 =8.64(平方分米) =8.64(平方分米)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六 教学目标: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表面积知识在 实际 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火柴盒 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 基本练习: 1 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 2 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三 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审题和方法的多样性) 1 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 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 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 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 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 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 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四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 收获吗? 五 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新 课 标第 一 网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 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 建立体积概念。 2 熟悉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慧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 中有 什么道理? 二 新授: 1 体积的意义。 (1) 打算: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呈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 什么?(鹅卵石占了 一定的空间。) (2) 每一个物体都占有 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 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 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2 体积单位: (1) 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熟悉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 熟悉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 熟悉立方分米: (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 熟悉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熟悉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 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体积用( ),书包的体积用( )。 (6) 比一比: 到此刻 为止,我们都了 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 长度 面积 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 (7) 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 )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 )单位。 ②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 ),表面积是( ),体积是( )。(你想怎样填?) D 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 学习了 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 什么收获? 四 作业: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哪些? 3 什么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 1立方米? 二 导入新课: 1 导入: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 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 实际生活 中,有 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 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 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钻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 新课: (!)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 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 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1 8 4 2 1 24 4 3 2 (3) 观察:每排个数 排数 层数与体积有 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 排数 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 练习: 1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 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3 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 宽 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 宽 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 小结:这节课学会了 什么? 怎样计算长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 没有 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钻研。 四 作业: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 理解了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 ,进一步钻研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 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 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 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 巩固练习: 1 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 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在 熟悉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 , 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 聚方法。 学习计算分量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分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计算体积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哪些? 2 填空: 1米=( )分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分米=( )厘米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 新课: 1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根据上 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练习: 5立方米=( )立方分米 1.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 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重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 巩固练习: 1 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 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四 作业: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ie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换算的方法。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与要害: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具打算: 每桌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 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来考察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 完成课本第48页3~7题。 第3题。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本题主要是先算出长方体的奥运心愿墙的体积,以及每个小正方体塑料积木的体积,然后看这面奥运墙包含多少块积木。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分析题 中的数量关系。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提醒学生计算时注重计量单位,最后全班反馈。 第4题。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在 计算凳面和凳腿的体积时,要注重凳腿是两条。求出50个凳子的体积后,还要将cm3转换成m3,然后利用1方=1m3得出共用混凝土多少方。练习时,由于此题数据比较复杂,可采纳同桌合作用计算器计算的形式,最后全班反馈。 第5题 此题是巩固体积单位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量的过程。 第6题 此题也是实际应用问题。练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在 计算的时候要注重统一计量单位。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题 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量的过程。 第7题 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总和相等,在 长方体长 宽 高条件已知的情况下,先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进而解决正方体棱长是多少这个问题。接着分别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再进行比较。学生明确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全课小结 教师:在 今天这节课里,同学们顺利地通过了 老师对你们的考查。那么在 这节课上 你有 收获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容积 教学目标: 1 知道容积的意义。 2 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 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 容积的概念。 2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 不同的饮料瓶 纸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 打算: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 中(压实,与上 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 宽 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 三 新授: 1 熟悉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 油桶 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 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 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 生活 中哪些物品上 标有 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 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练一练: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2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 宽 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 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 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 我们知道了 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 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 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 巩固练习: 1 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 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五 作业: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熟悉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 关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 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 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 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 些什么 ② 我还有 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 中的阴影部分.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2)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单位 1.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第二课时 课题: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打算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1)读分数: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2)写分数: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 六分之五 四十分之一 十八分之十三 三十分之一 四十五分之三十七 2.教学分数单位. (1)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 ? (2)小结. 3.教学用直线上 的点来表示分数: 4.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 42人,其 中有 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5.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 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 什么联系吗 (从上 面的解法 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C,从这个等式 中,我们发明: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6.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7.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 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P89 .1-5题。 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 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 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2)在 下面的线段图上 ,哪一段上 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 哪一段上 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 (3)揭示课题: ① 下面分数 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 一题 中的分数用直线上 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 直线的哪一段上 .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 没有 共同的特点 3/3 5/5 10/5 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P99 .例 3 : 把3/3,8/4化成整数.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家作 P 101 .1,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下面的分数 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16/4 9/2 18/18 23/7 35/12 揭示课题. 述:通过复习大家知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但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 面实例 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1)教学P100 .例 4 : 把6/5,8/3化成带分数 思量: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 例的 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 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 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 .做一做 2,P101 .4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什么是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家庭作业: P102 .10,11,思量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打算迁移 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 3/4 2/2 1/6 5/5 7/7 8/23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 .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 你有 没有 反对的意见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 .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3,教学P104 .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 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 .1,3 四,家作 P105 .2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 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打算迁移 1,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3/4( )3/5 15/20( )4/20 二,探究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 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 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C,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 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3)小结: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零除外) 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提问:在 除法里有 商不变的性质,在 分数里有 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 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3,巩固熟悉. P109 .1 (2)说数接龙. 5/6=5+5/( )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 1/3=( )/6 10/15=( )/6 1/4=5/( ) 2,下面分数 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3/4 21/32 15/20 1/5 4/20 四,全课总结 约分和通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求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究找公因数的 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 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探究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打算: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 预设情境,感受新知 1 情境引入 情境图→文字→表格 最近杨老师家买了 新房子,其 中有 一个长16分米 宽12分米的贮藏室,她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你知道凌老师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交流 正方形地砖 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 什么是整分米数?) 2 合作探究 (1)讨论 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 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讨论下,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学生操作) (2)交流 A 交流边长是4 为什么?→你们觉得行吗?→铺满 B 交流边长是2 出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 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铺满 C 交流边长是1 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 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铺满 二 探究新知 1 熟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讨论交流 还有 没有 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5分米呢? (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 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 (2)抽象公因数概念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我们发明边长1 2 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1 2 4与16和12到底有 着什么特殊关系呢? (1 2 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1 2 4是12和16的公因数) 同意吗?(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说的是什么?) 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16 12的因数。 16的因数有 :1 2 4 8 16 12的因数有 :1 2 3 4 6 12 你发明什么? (我发明1 2 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6的什么数吗? (1 2 4是12和16公有 的因数,1 2 4是12和16的公因数) 板书公因数 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 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 :1 2 4 (3)用集合圈表示 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点击课件出示两独立集合圈) 这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6的因数,这一个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2的因数(课件动态显示两集合圈挪移形成交集) 此刻 中间的表示什么呢?应该填?(生说师点击课件) 那这圈里的(指左边 右边)填?表示? (4)熟悉最大公因数 假如凌老师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你是怎么想的? (从公因数 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要少) 实际上 这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 2 运用新知识,解决老问题 假如此刻 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我们可以直接?(写因数,找公因数) 那假如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最大公因数) 三 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 大家刚才帮助凌老师解决边长可以几分米时,先找两个数的因数 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最大的公因数,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求最大公因数:18和27 15和10 两生板书 交流反馈。 想想看,还有 没有 更简单的方法呢? 假如我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此刻 只找出18的因数,你能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 那假如只找了 27的因数呢? 先找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 你能找出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吗?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 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 四 巩固练习 总结提升 1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8 6和18 1和7 8和9 2 小游戏 (1)找同桌学号的最大公因数 你们是怎么找的? (2)凌老师上 学的时候学号是36号,与我的同桌学号最大公因数是12.你知道我的同桌是几号吗? 你是怎么想的? 那时我们班级人数不到60人,我同桌的学号有 6个因数。此刻 你知道他到底是几号吗? 五 全课总结(收获 自我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 [课件1] 3/4=9/( )=( )/20 8/24=( )/6=1/( ) 50/125=( )/25=2/( ) 18/60=9/( )=( )/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 上 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激发爱好,引出概念 1.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1)提问:A,有 一个分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 B,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1)教学P112 .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B, 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13 . 1 2,找出最简分数.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3,P113 . 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求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口答: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 求30和42的最大公约数。 二 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此刻 我们来钻研两个数的倍数。 三 探究钻研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及画好的数轴。 (1)学生口述4和6的倍数,投影显示在 数轴上 。 (2)观察并回答。 ①4和6公有 的倍数是哪几个? ②其 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 无最大的?为什么? (3)归纳并板书。 ①4 和6公有 的倍数有 :12 24 36 其 中最小的一个是12。 ②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16 20 12 24 6 8 30 4 和6 的公倍数 (4)抽象 概括。 ①什么是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让学生说)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1页有 关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分别填写出6和8的倍数,再让学生说:两个圈交叉部分应该填什么数?为什么不打省略号?填好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 的质因数是哪些? 2 18 2 30 3 9 3 15 3 5 18 = 2 3 3 30 = 2 3 5 (3)观察 分析。 ①18(或30)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 ②假如233(或235)再乘以2或3或5得到36 54 90(或60 90 150)都是18(或30)的什么? ③18和30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35) (4)归纳:18 和30 的最小公倍数里,必须包含它们全部公有 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 的质因数(3和5)就可以了 ,所以18 和30 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5)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 为了 简便,我们通常用短除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写成下面的形式,求最小公倍数,如:18 30 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小公倍数了 ? (6)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74页上 面的做一做,学生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然后集体订正。 (7)抽象 概括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②指导学生看第74页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 课堂实践X k B 1 . c o m 1.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让学生讲讲为什么? 2.做练习十五的第4题,先让学生也按要求去做,再回答谁做得对,谁做错了 ,错在 什么地方? 五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 学习的内容及方法。 六 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2 3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 3,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熟悉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 (1)教学P115 .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 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 没有 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 ③ 反馈讨论:对照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 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 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2,教学通分的方法. (1)教学P116 .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5/7 1/6和7/12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课件5] (2)9/10和8/15 3/8和5/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2,P117 .1 3,P117 .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位数不足的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 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9/10 3/100 1 425/1000 2.填空. 0.9里面有 9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7里面有 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13里面有 13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4.27表示( )又( )分之( ). 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熟悉矛盾 自学课文P119 ~ 120 .例6 ~ 例7 (1)思量: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 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2)反馈. P119 .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2 .1 2,P122 .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罚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 限小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4 25 40 9 14 2,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P120 .例8 : 把3/4,7/25,9/40,2/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 三位小数) 1,思量: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3,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假如分母 中除了 2和5以外,不含有 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 限小数;假如分母 中含有 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 限小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122 .6 2,P122 .7 四,家作 1,P122 .8 2,P123 .10,12 单元反思: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要求: 1 .理解分数加 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 .体会分数加 减法运算在 生活 生产 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 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 教学目标:X |k |B| 1 . c|O |m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是,里有 ( )个。 ( 3 )3个是( ),是4个( )。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 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 多少张饼。 学生可以这样思量:是1 个,是3 个,合起来也就是。 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2 .提问:通过解答上 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 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5 .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重什么。 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其 中( )一= -( )=,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练习过程 (一)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 题。 提问:有 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 几个? 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思维练习 1 .算一算,你发明了 什么规律? += += += += -= -= - = - = 2 .在 括号里填上 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 )+( )= ( )( )= ( )+( )= ( )( )=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 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 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 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 学习了 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1 .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节目类型动画类游戏类教育类科普类其它 时间分配 ( l )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 练习本上 ,集体交流。 ( 2 )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天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 2 .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明了 什么? += +++= ++= ++++=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钻研了 同分母分数连加 连减的计算方法。注重在 计算分数连加 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假如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呈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熟悉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 .通过 学习回收有 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 一项调查 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 哪些生活垃圾? (二) 教学实施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 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 生活垃圾 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2 . 探讨+的算法。 尝试计算+。 (2)集体评价。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 ) -=( )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 (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中右边两道小题。 ( 3 )说明分数加 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 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 哪些?它与整数加 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重每道题 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订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钻研了 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重在 通分时,为了 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 熟练 灵便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 节课,我们钻研了 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明规律,然后在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 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5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 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究发明了 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 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 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 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 类推的能力和归纳 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 灵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 这个问题 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或1 -(+)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 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4 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便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便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 面式 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 教材上 填写,集体订正。 5 .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钻研了 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 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重认真审题,根据题目 中数的特点,灵便应用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第六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 统计学上 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 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 有 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 解其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 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 学习目的,培养 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 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一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明了 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 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 这次竞赛 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 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 中没有 集 中的分数。在 一组数据 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 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 统计表 中,再进行分析。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 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 调查,结果如下:拥有 2 本的有 1 人,拥有 3 本的有 2 人,拥有 4 本的有 4 人,拥有 5 本的有 3 人,拥有 6 本的有 5 人。根据以上 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 本数 小明的同学拥有 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 2006 年9 月人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 课外读物大约有 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 课外读物的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 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 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 2 户,订1 份的有 3 户,订2 份的有 4 户,订3 份的有 1 户。根据以上 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 1 ? 2 之间吗?为什么? (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 二 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中位数和众数的练习课 知识目标: 进一步体会求一组数据的 中位数 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 感受统计在 生活 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 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 中位数 众数。 教学策略: 在 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 ,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打算:各种统计图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指名回答什么是 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 练一练。 1 第一题。指名读题,独立计算平均数,并说出它们的 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 2 第二题。先独立计算平均数 中位数,找出众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平均数不合适? 3 第三题。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三 小调查。 在 一些比赛 中,计算选手的最后的分时,往往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的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 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 折线统计图直观 有 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 生活 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 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 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表 中你了 解了 哪些信息?假如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 什么特点?(可以很简单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过程: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干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量,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 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 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简单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重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熟悉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 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 第二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了 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 折线统计图直观 有 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 生活 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 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 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 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 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 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钻研了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 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简单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七 数学广角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 推测 实验 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 效性。 2 .感受数学在 日常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推测 实验 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 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 日常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 .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 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 3 瓶钙片,其是有 一瓶少了 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 2 )独立思量。老师激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3 .揭示课题。 (二) 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这里有 5 瓶钙片,其 中1 瓶少了 3 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 .让学生思量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究:此刻 有 5 瓶钙片,其 中有 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 的这瓶? 3.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推测 实验 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 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 日常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 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 9 个零件,其 中有 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品? (2)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 .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推测:那么,是否在 所有 的找次品问题 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3 .完成教材第136 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钻研了 在 生活 中如何从几个物品 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 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 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 八 总复习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 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 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1 2题,第141页1 2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 倍数 质数 合数等概念,知道有 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基本练习 1 做教材138页第1题X k B 1 . c o m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 复习指导 1 复习因数和倍数 2 复习2 5 3的倍数 3 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 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138页3 4 5题,第141页3 4 5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步骤: 一 基本练习 1 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 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 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 复习指导 1 复习分数的意义 2 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 复习约分 5 复习通分 6 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 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 全课总结(略)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 7 8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 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便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步骤 一 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 复习指导 1 复习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 2 复习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 3 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 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 全课总结(略) 五 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39 140页7 8 9 10题,第142 143页9 10 11 12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步骤: 一 基本练习 1 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 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 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 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 复习指导 1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2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 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 全课总结(略) 五 作业 教材第142 143页第9 10 12题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 144页第13 14题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步骤: 一 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 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 1 )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综合应用 打电话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 生活 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明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1.小组合作 学习,教师指导,全班汇报交流。 2.提示学生利用画图表的直观形式解决问题。 3.数学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要事先设计好具体通知方案(包括每人的通知对象)和流程图。 综合应用 粉刷墙壁 教学目标: 巩固有 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 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 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方案。 教学建议: 1.因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量,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 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 更有 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 交流 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激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