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提高六年级学生作业自我检查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论文之提高六年级学生作业自我检查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可塑性很强,但粗心“失分”历来是让学生懊恼、家长头疼和老师棘手的普遍性问题。提高作业自我检查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进入高一级阶段学习或是终生学习都影响深远。本文的主旨在于研究提高六年级的学生数学作业自我检查能力的策略,从创设良好的检查氛围、制定分层的检查策略、感受成功的检查体验、磨练坚强的检查意志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作业自我检查能力。 【关键字】自我检查、策略、学习氛围、分层 所谓“作业自我检查能力”是指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学生自查作业能力的培养,能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维持。我已连续4年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作业自我检查能力不强是班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粗心、浮躁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抑制了学生们思维、能力和情感的生长。 一、提高自我检查能力,需要创设良好的检查氛围。 毋庸置疑,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思维越来越活跃,从教师自身入手创设良好的检查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作业自我检查能力。 为了对该年段的学生自我检查能力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我对六(4)班和六(5)班共77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学生完成作业后自我检查态度 做好由家长检查 做好待老师 批改 做好后由 自己检查 人数 12 35 30 百分比 15.6% 45.5% 38.9% 问卷一《学生完成作业后自我检查态度》结果如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作业做好后根本不自查。问卷二《你未进行作业自我检查的原因》中,有41.6%的学生填写“不知道怎样进行检查”,有40.3%的学生提出“同学们都不检查,所以我也不检查”。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检查氛围,让学生愿意检查作业,学会检查作业。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自我检查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一个完整的教学探究活动是学生从认知起点到教学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学上要融入自我检查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常识,并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让学生学会自我检查。 (1)联系旧知进行自我检查。 “温故而知新。”同时,建构主义也认为:“新知识是在已有知识上建构而成的。”那么,我们为何不能联系旧知自我检查?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P83例2“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在进行了常规教学之后,教师追问:“对于其中男运动员占5/9,你是怎样想的?”得出全体同学是9份,男生占5份,女生占4份,那么男女生人数比是5:4,也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的教学环节,既丰富了学生的解题手段,也丰富了学生的自我检查手段,使得自我检查不再是一味的重复计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联系生活进行自我检查。 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如果脱离实际,那教学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源之水” 。在实际解题中,比如遇到求人数或动物的只数时如出现了小数或除不尽的现象,应该联系生活,知道出错了。再比如算出人的身高0.5米,人的体重0.05克,汽车的速度5千米每小时等等情况,学生要有意识的发现错误,那么老师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这种检查,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不仅提高了数学作业自我检查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自我检查。 这里我介绍一下自己在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进行的“以身作则检查”的实践研究。 2012年2月,我针对班级学生现状,选用全班37名学生进行实验。我制定了自己当堂和学生一起计算所有练习并且检查,课后我将自己的计算本和检查本留在教室供学生参观和学习,一个月后效果显著,只有极个别学生偶尔偷懒。 在2012年6月的毕业水平调研中,我班数学整体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均分达92.4分列年级第一;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1分,标准差7.3分,班级的两极分化基本消失;及格率达100%,是平行班中唯一全部及格班级;优秀率达到66.7%,有7人满分,一批徘徊在80分的学生达到优秀。计算题失分率降到7.1%,解决实际问题失分率降到3.2%,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对自我检查能力的融入,以及教师率先垂范进行自我检查,有效的端正了学生的作业检查态度,增强了学生作业检查的意识,使绝大多数学生会检查了! 二、提高自我检查能力,需要制定分层的检查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虽然我们使用同样的教材,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可回避班级学生层次的高低,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分层要求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1.实验策略一:每题检查制。 研究时间: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 研究对象:六(5)班的14名学生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内容:所谓“每题检查制”就是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完成作业之后,在指定的草稿本上按做题要求再做一遍后,核对答案。我选用了学习能力较好、作业速度快的14名学生进行实验,他们在实验前的期中水平调研中,数学成绩在70至89分之间,属于班级中游水平。实施过程中在全班引起一定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经过2个月的计划实施,在期末水平调研中,除 图1 了14名参加实验的学生之外,班级整体取得很大进步,班级均分达85.5分,名列年级第二;标准差8.2分,两极分化基本“消失” ;及格率达100%;优秀率也提高到38.9%,一批中游学生已经迈入了优秀行列。计算题失分率降到12.5%,解决实际问题失分率降到17.0%。另外,参加实验的14名学生成绩更是可喜,除一人外均有提升,有4人成绩提升超过20%。具体成绩如图1所示。 2.实验策略二:每题慢做制。 研究时间: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 研究对象:六(5)班学生黄云辉。自2011年9月经一个多月时间的教学,发现班级中有个男生的学习很不理想,表现为上课听课效率不高,作业完成质量很差,几乎每次作业都要“拖拉”。通过向班级前任数学老师了解,得知这个学生学习成绩都在60分以下。我深入了解到黄云辉同学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自理能力不强,认知水平不高,数学基础很差,并且没有自我作业检查的习惯。 研究过程:我主动找黄云辉同学聊天,以班级同学的优秀事例与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他不会出错?”在课余时间里,我让黄云辉去扫教室的地面,并让其反复检查教室地面是否干净,让他在劳动中体会检查的意义。教学中,我培注重养他的耐心,我让黄云辉每天把0到9共10个数字工工整整地抄10遍,让他体会到仔细和细心,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的耐心有所好转,另有惊喜的是他的书写进步很大。 研究成果:从通过半年时间的培养,有效地提高黄云辉同学计算作业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成绩上看,黄云辉在研究实施之前的期中水平调研成绩是54分,是班级唯一一名不及格的学生,在次年1月份的期末水平调研中他取得了82分的成绩,成绩提升51.9%,次年6月的毕业水平调研中得了86分,列年级中上等水平,成绩提升59.3%。可以说,这半年的研究实施是有效的。 三、提高自我检查能力,需要感受成功的检查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方程P2第7题求X的值,在列方程的时候,会有一部分学生把方程错误列成1.3X×2=0.39,这时老师不急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用“底×高÷2=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来进行自我检查,这时再出一道求梯形中高的题,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大大的提高,而且会主动自我检查。 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再次激发了自我检查的内驱力,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四、提高自我检查能力,需要磨练坚强的检查意志。 据调查得知:据大多数学生做完作业之后,不进行作业自我检查或是无法长时间自我检查是由于个人的意志力不强。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检查。 在3次接手六年级毕业班后,我给学生每天布置的数学家庭作业中都有一项就是练习写数字,即每天练习工整地写0到9这10个数字若干遍,在写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坚持一个月之后,发现学生不仅能坐得住写作业检查作业,而且班级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 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后自我锻炼的结果,提高自我检查能力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学生在锻炼中,既锻炼了意志品质,又提高了自我检查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更关系到一生的发展。教育者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身作则,持之以恒,采用多样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自我检查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信心,以至于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家永. 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肖伟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J]. 小学数学教育,2012(6):28-29. 【3】张天鸿. 追求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尝试[J]. 小学数学教育,2012(6):32-33. 【4】林桂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谈[J]. 小学数学教育,2019(12):30. 【5】李星云.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