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品】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3 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了! 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 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计划(精选 3 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 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 位置;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 (一); 6——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 以内进位加法; 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 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 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比 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 以内的加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 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 ,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 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益。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 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 减法口算, 几何形体、 简单的统计、 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 10 以内的数之前, 先安 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 10 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 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 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 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 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 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 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 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 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 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 20 以内的数,并学会读 写;初步理解 20 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 20 以内 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 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初步学会 20 以内加减 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 下、前、后、 左、 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 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 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 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 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如数出物体的个数, 比 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 在认识 20 以内数时通过比较、 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 “分与合” 时发展学生的 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 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 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 算法的过程, 正确地、 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 对估计的过程能作 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 物体和图形的形状、 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 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 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 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 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 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身 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 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 20 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 20 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 1)班共有学生 47 人,其中男 24 人,女 23 人,一( 2)班,共有学生 49 人,其中 男 25 人,女 24 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 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 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 意义,会认、会读、会写 0—— 10 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 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 号的意义的理解, 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 10 以内的数的大小; 经历比高矮、 比轻重、 比长短等 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 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 10 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 应用的过程,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正确口算 10 以内的 加减法, 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 通过整理加、 减法算式, 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 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 11—— 20 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 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 20 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 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 20 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 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 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 半时的时刻, 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 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 右的位置与顺序, 回用前、 后、 上、 下、左、 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 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 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 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 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 《统计》 。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 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 “我找 3 个比我高的人” “我找 2 个和我同岁的人” “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 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 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 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 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 10 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 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 ` 意图和特点 (一) 2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单元, 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意义, 第二单元, 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大小。 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 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 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 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 10 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 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 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 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它仍是熟 练的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 10 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 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 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 加减法的提前混编。 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 一 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 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 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 念的一项基本内容, 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 后、 上、 下、 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 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 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 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 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 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 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 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 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 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 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 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 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 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3 篇)】相关 :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安排 3.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4.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集合 6 篇 5.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6.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精选 7.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小学一年级 8.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