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让科学探究融进生活中
小学科学论文之让科学探究融进生活中 【内容摘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时,我们要可以结合生活展开,让学生自足探究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逐渐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方式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科学价值观。【关键词】科学探究 生活 息息相关【正文】科学——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一门高高在上的学科,吓住了多少老师和学生。是不是总觉得它是那样的难以接近,难以亲近?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几乎成了所有学科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也成了最时髦的教学口号。科学的“生活性”恰似一座拱桥,一下子拉近了科学与我们的距离。于是,科学正踏着轻松的脚步从生活中走来,并带着我们走向生活。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时,我们要可以结合生活展开,让学生自足探究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秘,逐渐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方式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们的科学价值观。一、利用生活激情走进科学探究的领域现在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愉快的情景推进科学教学内容的其中的切入点,激发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动力。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会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在探究过程里又会产生一个个新问题,这样会让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活力十足。在学习《力的现象》里,由于这单元是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这是学生刚刚接触到力的问题,而且“力”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在学习之前,我 首先在多媒体出现日常生活中一群孩子日常生活里假日骑单车在公园里上陡坡的情形,提问:谁有办法能够骑得最快冲过小山坡呢?学生们会大声地回答:“看谁骑时用的力气大。”我适时的夸奖,一个抽象的概念“力”从学生身边生活熟悉的画面入手,课堂自然而然的引发出“探究力”的这一话题。同样,在学习《浮力》这课的时候,课前我出现学生们夏天挺爱的画面:一群小孩子在水里戏水、游泳开心的画面,“为什么游泳时我们不会沉下去?” 课堂上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科学探究与生活息息相关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昆虫学家法布尔和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的成功,都要归功于以身体生活作为根基的身心一元的学习方式。劳伦兹则说:“孩童时代的魅力,对我而言,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渔网……在渔网之后是放大镜,再后是一具小型显微镜,这之后我的命运就算定了。”因而,我们千万不要忽悠孩子们生活中科学的小探究。在学习《叶里的“加工厂” 》,由于不同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叶有各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排列,从中找到规律,与此同时更好地探究叶的作用,在课前,我布置让学生到公园、校园或身边的植物丽寻找植物叶片的排列规律: 叶里的“加工厂”探索与发现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成员 叶子的名称 排列的情况(图文并茂) 我们的发现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的科学探究并不是坐而空谈的,它必须借助于活动这个载体,活动又必须凭借生活这个舞台。学生在生活中吵吵嚷嚷、自己发现、自己表达,并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会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相帮助,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当科学探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时,学生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探究的乐趣:密密麻麻的小叶子它们互相不遮掩,它们都抢着看太阳公公呢!(邹倩雅同学提供) 哗,好美丽的凤凰树,好可爱的小嫩苗,它们都是大大方方地张开叶子。(刘嘉怡同学提供) 星期天我们一家人高兴地来到果园,我发现芒果树的叶子大小、颜色不一,但它们都张开笑脸贪婪地吮吸着灿烂的阳光。爸爸告诉我:叶子受到阳光照射,产生光合作用后放出氧气。妈妈补充说:绿色植物放出是氧气,吸收的却是二氧化碳。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绿色植物贡献真大呀! (吴梓铭同学提供)当在课堂上把他们的拍成的图片在多媒体上一一展现的时候,他们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兴奋。对于能够通过日常生活里身临其境观察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体会到大多数植物叶片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 互不遮蔽。这种身心愉快的探究得出这样的排列有利于叶片尽能地吸收更多的阳光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种莫大的成功感。对于这节课要探究叶片为什么要吸收阳光,以及阳光对植物有什么重要的作用的“抽象”内容,我相信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是浅而易见了。三、科学探究服务于生活在科学课上,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让他们亲自去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当学生把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一切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指导,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自己的生活时,科学探究才能显示出它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学习《变化的天气》这一单元时,由于天气现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各种天气现象中刮风和下雨最基本的,在探究风的形成时,我们选择课本里的实验:选择阳光猛烈且室外无风的情况下进行,学生用温度计测纸筒内外的温度,实验进行时室外温度有28℃,纸筒内外空气温度相差约有5℃ ,这时风车转动较为显著。这时让学生明确:一是知道空气变热是形成风的关键因素,二是理解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过来补充的。在探究雨的形成时,我先布置学生根据书本的实验要求利用课余时间与家人一起操作,并要求就是仔细记录实验的现象。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一起做实验,一起分享动手过程中的挫折、成功和乐趣,对加深亲子感情大有裨益。在课堂上,我把模拟实验的条件、现象,让学生解释实验的科学原理,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纷纷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给了学生一次创新的机会,一个创新的空间。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然界雨的形成时,学生再也不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了。你们看,这是我班几个小科学家共同探究的杰作: 太阳照射 上升 空中相遇 变厚 落下 水————→ 水蒸气————→ 小水滴————→ 云———→ 小水滴 ———→ 雨 受热 受冷 受冷在科学探究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科学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应用、巩固和强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科学,只有这样,科学探究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如现实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网络亲眼目睹荒漠化的日益严重和沙尘暴的遮天蔽日,感受到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关注环境就是关注生命!尽管学生们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但当他们的行为感染身边的每个人时,当他们成长为环境保护者,我国环境保护一定能呈现出喜人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应用科学的同时,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真谛。每年刮台风、下暴雨带给我们的灾害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学生,自我保护是必需的。根据东莞市教育局《关于恶劣天气的学校应急工作指引》,要每位学生记住: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变得更丰满、更深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科学家可以在他们的科学领域发明克隆技术,发现人类基因组织,学生们也完全能够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发明创造。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要鼓励他们大胆发现未曾发现的,想别人未曾想到的,做别人未曾做过的。说不定下个诺贝尔奖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2、《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9期沈桂秀《让科学探究扎根于学生生活》3、《科学课》2011.9 周友福《“亲历”与“思维” 》4、刘颂豪主编《科学教师教学参考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