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古诗 、剪纸教学特色更加凸现
语文论文之让古诗 、剪纸教学特色更加凸现 我校的校本教学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不论从学生的语文积累,还是学生的能力,审美观念等,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古诗词教学应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剪纸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 创造 、审美能力。传承中国的民间艺术。 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剪纸能力呢?下面,就古诗词的课堂阅读教学和剪纸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管窥之见,求教于大家。 一、我把古诗词的课堂阅读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识诗人——品诗情——明诗意——悟诗境——引诗趣”。 (一) 识诗人——查询资料 课前先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查询古诗词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让学生在自由探索、发现中分析、整理,再在课堂上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通过搜集整理,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又能帮助学生准确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因为有些古诗词涉及到一定的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是很难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时,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做好了准备,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种不用老师介绍,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品诗情——诵读指导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仄交错组合,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正是因为诗词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最适宜诵读,因此诵读就成了破解古诗词的首要任务。教师诵读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分辨重音,掌握节奏。 在教学中可采用“三段诵读法”。即第一阶段: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在“识诗人” 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把握诗句中的重读音节、声调、节奏及其变读。让学生在反复吟读中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第二阶段: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教师可先范读,然后让学生仿读,接着由男、女分联交错齐读(适时点拨古诗词的押韵、平仄)。第三阶段: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这一阶段,教师可先让学生试读,教师点拨后,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语势。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通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吟诵,使学生熟悉了作品;通过语音、语流、语气的朗读指导和学生对作品的直接感受,使他们能够读准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语气和语势。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理解了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的感情和气势,初步把握住了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明诗意——讨论质疑 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初步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古诗词中不理解的地方。独立思考后,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可教给学生提出疑问的方法,如:抓住诗词题目提问;抓住“诗眼” 提问;抓住修辞手法提问;抓住标点符号提问;抓住重点语句提问;抓住表达方式提问;抓住写作方法提问等等)。然后把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后把本组没有解答出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同学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解决。这样通过个人、小组、班级、老师共同质疑、交流、讨论、解疑,从而使学生达到全面了解诗词内容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诱导的作用。如我教《春望》一诗时,学生提出的质疑就有:(首联)“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 (颔联)花香鸟语本是愉悦身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颔联)“ 烽火连三月”中的“三”和“家书抵万金”的“万”是实数吗?(尾联)“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诗人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其内心是感情是怎样的?等等。师生共同讨论质疑后,我提出“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这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这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质疑、释疑,学生就从字词、诗意、写作方法等方面把握了古诗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到了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 (四)悟诗境——拓展探究 古诗词教学我们除了要引导让学生感受古诗词内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意之外,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呢?大自然在这里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词中,自然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无“海”,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没有“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之情…… 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以生命。通过拓展探究,加深认识学生对自然(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引诗趣——总结归纳 这里所说的“引诗趣”是指通过总结归纳古诗词中相同(或相类似)的叙述、描写、抒情的句子而引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中的叙述、描写、抒情有很多相同(或相类似)的地方,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总结归纳山、石、水,花、草、树,喜、悲、愁……中引导学生领悟、体味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以“水”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所学过的诗词中有关写水的诗句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李白笔下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尺,惟尽长江天际流”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丽;王勃笔下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丽如画;苏轼笔下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绮丽可爱……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诗句之中,去细心体会古诗词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这样,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也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二、剪纸教学从兴趣入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建立在学生自觉、兴趣之上,这也是剪纸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地位所决定的。我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在剪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年级小朋友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容易受情绪影响的特点,因此我们的剪纸教学必须研究学生的喜好。一年级小朋友对剪纸活动有天然的兴趣,我们归纳了一下其中的原因:(1)一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和剪纸活动的可操作性存在着正关联。剪纸活动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内在需求。(2)剪纸活动的“所剪即所见”的形象直观性,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剪纸的乐趣。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剪纸活动的这一特点,正好满足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需要。(3)剪纸教学评价的“泛要求”使剪纸学习近似于游戏,学生学习轻松,在和语文、数学等学科有“具体细致”的学习要求相比,剪纸学习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剪纸教学评价更能体现在学生学习基础上求发展、促提高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学生没有因为剪的不好被老师、家长、同学“责罚、歧视”的可能。这使得那些“学习差生”能够更好的个性发展,所以学生上剪纸课的兴趣普遍要高于其他学科。 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受“剪纸成就感”所制约。学生乐于剪一些“自己喜欢的”、“经过努力能剪成功” 的作品。如果碰到难度过高或者题材远离学生生活的剪纸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打击。因此,剪纸教学中老师提供的剪纸图案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剪纸能力相适应,剪纸内容不能繁、难、偏、旧。首先在选择剪纸内容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根据学生剪纸技艺提高的进度逐步增加剪纸的难度。其次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如剪树叶、剪小动物、剪窗花等。只有学生对剪纸的内容感兴趣了,才能促进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再次,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剪纸学习活动。例如我们在剪纸活动时,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的新学期第一课时,在引发学生兴趣“上我们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1、参观剪纸教室,熟悉学习环境。2、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剪纸作品的艺术美。3、观看高年级同学的剪纸表演,体会剪纸的乐趣。4、剪一剪自己熟悉的图案。通过参观欣赏体验,使学生对剪纸活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学习兴趣。而如何使学生对剪纸持久感兴趣,关键在教师采用成功激励的教学方法上。 (二)以剪纸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剪纸活动是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它具有劳动与技术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特点。但我们开发剪纸校本课程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 ,即仅仅只要求会剪、能剪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剪纸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剪纸技能学习和剪纸技术创新的统一,使剪纸学习过程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同时,深入挖掘剪纸学习中的教育内涵,把学生学习剪纸的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锤炼意志品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剪纸教学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剪纸教学中以下几个教育元素: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剪纸活动一个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一幅剪纸作品的完成,少则需要十几分钟,多则需要几小时。在小小一张纸上,要求做到”千剪不断,万剪还连“,需要学生集中心智、手脑协调、不允许出一点差错,否则关系到整张剪纸作品的成败。所以,剪纸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在教学中发现,剪纸水平和学生的细心成正相关作用。剪刻精细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都较好。剪纸活动对学习差生、调皮学生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剪纸课上,无论是平时多么调皮的学生,剪纸时也能静静的剪纸;那些平时懒惰做作业的学生剪纸作业可从不偷懒。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剪纸需要学生长时间的身心劳动,剪纸练习的过程正是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过程。在剪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浪费一张纸“。在学生初学剪纸时,经常会碰到中途剪破导致”前功尽弃“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我们要求学生即使剪破了也必须剪刻下去的要求。这一方面是剪纸技艺提高的必然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重视其中的教育价值。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创新的重要性。传统剪纸艺术在内容上具有象征寓意的特点,民间艺人根据朴素的劳动情感,在纸上”信手剪来“,非常的自由。根据剪纸的这一特点,我们在剪纸技法的每一训练段都安排一定的学生创新练习。如练习有痕曲线剪时,我们让学生自由画曲线,在自由曲线上练习剪曲线。在学习对称剪时,我们总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设计剪纸纹样,比较同学间谁的剪纸纹样有创新。此外,我们对学生剪纸过程中琢磨出来的新方法、新技能总是给予积极鼓励。因为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所以学生的创新兴趣非常浓厚。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卫生意识。培养学生的剪纸能力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学生在剪纸过程中获得多种素养的习得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由于剪纸内剪的需要,我们发给学生的都不是学生安全剪刀,剪刀都有锋利刀头。所以我们必须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求学生动静有止,操作规范,并有清楚的安全认识。为此,我们采用学习小组活动的教学形式,学习小组长负责学习工具的发放、收起,活动过程的安全监督,学习结束后的卫生清理监督。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随机强调对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一年下来,没有因小朋友剪纸不慎身体伤害的事件。每次课后,剪纸教室也总是干干净净。这样,剪纸课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剪纸本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了安全、规范、有序、清洁的劳动要求和劳动知识。使我们的剪纸课程富有更多的教育内涵。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孩子剪纸,能够带动一个群体。如孩子喜欢剪纸,妈妈也会喜欢剪纸,或者妹妹学剪纸,姐姐也跟着学剪纸。而反过来,成人(或年龄大点的学生)学习剪纸的速度,掌握的程度都比小学生好,她们反过来能成为学生的”老师“,激励小学生学习剪纸的热情。所以,我们经常采用学生剪纸作品家长评、邀请家长来校”献艺“等形式促进学生剪纸兴趣和剪纸技能的提高。 (6)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美化生活的情感。 剪纸展示、剪纸装饰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美化生活的意识。我们在学校教学楼的过道上设有学生剪纸作品的展示橱窗、在教室里有剪纸作品的展示角。此外,我们还利用各种节日鼓励学生创作剪。如植树节剪小树、剪小花;妇女节剪妈妈头像;六一节用剪纸作品美化教室,元旦用剪纸作品表达自己对新年的期望等等。学校还定期举行剪纸比赛、剪纸明星的评比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间渗透了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等积极情感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加有特色,使校本教学更上一个台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