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模式课教学心得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模式课教学心得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成为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对什么是好课,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和教参,找准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参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教师要想上好课,就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方向。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所得。以前我认为教学目标写在教案上就行了。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从使用“目标教学法”,到现在的“先学后导 互助提升”的模式,我才发现只有教学目标找准了,教学过程的设计才能有明确方向。因此,我现在教学中很注重教学目标的选择。例如:在教学“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教参的目标是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含义,知道它们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改写和省略有些混淆,因此,在上课时出示给学生的目标,增加了:观察今天学的数和昨天学的数(整万)有什么不同。上课时,教师结合这个目标设计问题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样的数可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所以钻研教材,找准教学目标,是上一节好课的前提。 二、真实有效地设计师生互动是上好课的核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大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所以这个环节不能摆花架子,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与边的关系”时,从四根中任选出三根,首尾相连的围成三角形,四人一组,把围三角形的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对黄白红能否围成三角形发生了争议,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再拼一拼,学生通过拼,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发现两条短边的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到底这个结论对不对,老师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每个人自己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量出每条边的长度,记录下来,并且进一步验证这三条边的关系是否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学生经过讨论发现这个结论不适合于其它三角形,然后把结论修改为: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这节课赵老师只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动手操作验证结论的方式学习,而且学生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堂实实在在,学生的操作和讨论交流都起到了发挥主体的作用,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三、及时进行堂内练习,是上好课的标志。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采取当堂训练和完成作业的方式,就可以及时地发现并当堂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正像洋思中学所说的那样,“不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能最快地解决问题,就是最难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迅速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