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朴实灵动之花在习作教学枝头绽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朴实灵动之花在习作教学枝头绽放

语文论文之让朴实灵动之花在习作教学枝头绽放 ‎ ‎  大溪小学   杜丹琴 ‎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占着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我们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钳制,学生的习作存在“虚”、“假”、“大”、“空”的现象。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望而生畏,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谈;写出来的文章只求形式,不切实际,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胡乱编造些写作内容,语言直白干巴,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些足以让我们担忧。因此,小学习作教学必须要在“真”、“实”、“新”、“趣”四方面作改革,才能使作文更朴实灵动。‎ ‎  [关键词] 求真 务实 创新 生趣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占着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钳制,学生的习作存在“虚”、“假”、“大”、“空”的现象。学生一听到要要写作文,就望而生畏,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谈;写出来的文章只求形式,不切实际,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胡乱编造些写作内容,语言直白干巴,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些足以让我们担忧。但其实农村孩子的生活是很丰富的。在我看来,农村小学声习作教学必须要在“真”、“实”、“新”、“趣”四方面作改革。‎ ‎  一、去“假”求“真”,还原本色 ‎  (一)吐真言 ‎  我们习作的目的,无非是表达自己喜怒爱憎的感情,让他人了解自己,进而感染读者。《新课标》强调,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吐真言”呢?‎ ‎  1.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  要创作,首先要学会观察。即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这样,有用、真实的材料就会慢慢积累,孩子也会有话可说。比如金秋时节,我们学校种的各种桂花开了,有丹桂,银桂……‎ 散发着香味,在教室里上课也能闻得到。一下课学生经常驻足于桂花树下,有的甚至会拿铅笔盒,把掉在地上的桂花捡到铅笔盒里,上课拿出来闻闻。我们班几个调皮的小男孩,故意把桂花树使劲地摇动起来,让桂花洒落下来。我见状,便发动全班同学都去校园观察桂花,通过视觉了解桂花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了解它的气味,通过捡桂花,触摸实物,然后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训练,讨论遇到有人摇桂花,你会怎么做?你是怎样爱护学校公物的?再把自己所见所闻写下来。再比如上学校课程--《身边的名人》一课时,我们曾经组织学生去采访过鲍校长,这是身边一个非常熟悉的人了,去之前我指导了一下观察方法,让孩子注意观察校长的样子、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之后回到教室,再相互交流,结合采访过程谈谈心得,再写出一篇采访记,学生就不怕写不出真话了。‎ ‎  2.抓习作契机 ‎  外面的世界很大,周围发生的事很多,但我们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在学生身边,进行实地指导。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在课堂上,教室课堂也会有意料之外的事发生。我们有的教师对待这些“突发事件”觉得很头疼,经常是谩骂过去,或者是视而不见,我觉得这些及时的生成正是我们指导习作的契机,不应遗弃,而是捕捉引导。就像张祖庆老师在他的教学随笔中写道的一样:在他带着满腔情感去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却兴起了“养蚕风波”。于是在一番思考之后,他的大度原谅了学生,他的睿智造就了学生。学生们大侃特侃“养蚕经验”后,《老师--你总是心太软》、《一节出乎意料的语文课》、《蚕宝宝惊魂记》、《班长挨“批”记》等一篇篇个性各异、童真十足的文章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一次上夜辅导课时,家长打来电话,说晚上要在教室里给自己的孩子过生日。我一听就觉得太麻烦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还要让孩子们考试呢!但家长说她生日蛋糕已经定好了,给同学的零食也买好了,看她筹备得那么充分,也不好再推搡,便答应了。过完生日后,我请全班孩子谈谈“过生日”的体验,指导写写日记,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提笔就写,一点儿也没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远比作文课上苦口婆心地帮着选材立意效果好。‎ ‎  (二)抒真情 ‎  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很少看到有类似激动,伤心、郁闷的情感在里边,对生活的感悟少之又少,作文苍白如纸,缺少生命力。如何让情感填充到习作中呢?‎ ‎  1.感悟生活 ‎  小学生的生活空间非常有限,导致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带学生去太湖水库秋游时,正好刚下过蒙蒙细雨,山峦烟雾缭绕,仿佛披上了一层白纱。学生一下车,此情此景便吸引住了他们,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看,那像不像仙人住的地方?”多么童真的想象啊!我连忙称赞了他,并教会了孩子说一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又如上学期,一个外地人不知是精神受刺激了还是怎么了,经常在我们学校一带拿着尖锐的东西翻墙或在路上刺伤学生,新闻天天报道,弄得我们都神经紧张,孩子也惶恐不安,说是放学后不敢一个人回家了。我也组织学生谈看法,让学生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每次大扫除,我也不忘结束后让孩子看看窗明如镜的教室,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去年的9月10日,班级中的学生非常热情,有的给老师送来了鲜花,有的亲自做贺卡、幸运星等等送给老师,碰到孩子们的时候,他们总不忘送上节日的祝福,班级中洋溢着幸福和快乐。我就及时抓住这个良好的氛围,对学生说:“‎ 今天,老师觉得非常开心,因为你们都想到了老师,不论礼物的贵贱,我都非常的喜欢,但是,鲜花总会凋零,礼物总会蒙尘,祝福总会淡忘,想让这个快乐永久的保存下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就请你把你想对我说的话写下来,老师会永远地保存着。”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写下了好多话,令我感动不已。让孩子在祝福中学会爱老师。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打地震后,通过看新闻,募捐等活动,让孩子学会同情,献爱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这样,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活力的欢歌。‎ ‎  2.情感交流 ‎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有主见,心里会有许多想法但有时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沟通。比如对班级管理有意见,想给老师提建议,爸爸妈妈吵架了自己觉得很烦恼,想找人说说话等等。为了让大家有个说话的地方,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我在教室里放置了一个“有话你就说”小信箱作为中介,让师生、生生之间交换真心,促进沟通,使情感更为融洽。有些虽然篇幅不长,不成气候,但都是学生在感受特别强烈、表达欲望也特别强烈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很多都是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的好文章。‎ ‎  二、弃“虚”务“实”,积累材料 ‎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①‎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写作题材很生疏,他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视若无睹,对人物没有激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孩子的生活往往充满了生活气息,到处都能有发现。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此失去了观察地兴趣?如何给孩子重新装上闪亮的眼睛,能看清,能捕捉住生活新闻,化成写作素材,我尝试了一些做法。‎ ‎  (一)以农村的新面貌,感受农村美 ‎  美丽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赐给农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天地。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诗画:农作物、水果、树木……他们在大自然各领风骚,在农村的自然景中各具风姿,他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生长形状,生长过程。入春了,入秋了,又给我们组成了一幅幅更具动感的画面:春日,春种,春花,秋收等等。让学生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平常的事物中,去感受农村特有的美感,能以家乡为自豪,更能激发出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我曾带着一班二年级的学生去本镇的一处自然景观春游。在山脚下有一大片的油菜花开了,引来群群蜜蜂采蜜,顺势让学生背诵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感受着环境的和谐美。 带着学生放风筝,学生会诵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感受着农村的乐趣。他们时而亲吻花朵,时而与小草亲密接触,时而在苍天大树下聊天游戏,时而感受春风的温暖。从学生的视觉、味觉、触觉多方面激发了学生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有了新体验。回到学校,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写着稚嫩的文字。但是却是他们改变看法的开始与延伸。‎ ‎  而现在我们的农村,不仅有美貌,更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化,已经进行了新农村新建设的另一道风景线。我们的农时有了新变化,有了新面貌。农民的家居、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农村的一道不可不说的风景线。但是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这幸福的时代,我们需要带他们出家门,出校门,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发现家乡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尤其是房屋的变化,引导学生寻找到变化,采用实在的事物反映出家乡的新面貌,感受着家乡美。‎ ‎  “巧妇不为无米炊”,我们要让学生的目光变得敏锐,变得有新活力,让他们有所发现,就不怕没素材,不怕没“米”下“锅”了。‎ ‎  (二)学农技农艺,交流心得感受 ‎  生长在农村的孩子,都见过老一辈人种田种地,农艺农技就成了他们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了。我们可以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种菜、翻地、播种、浇水……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思想,获得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如有位同学在《种蓖麻》一文中写道:春天,我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播下了蓖麻种子。我每天给它们浇水。过了好多天,嫩绿的小芽破土而出,但显得很娇嫩,我天天来看它,给它施肥,让它快快长大。再过几天,小苗长高了,我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想:这就是农家最质朴最真实的生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  三、力求创新,展现个性 ‎  学生经常有新奇的想法,但是大多在有意,无意中被老师、家长扼杀掉了。所以培养学生独特的想法和独到见解在习作教学中就尤为重要。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约束,把习作训练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新课标》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②“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③下面就从内容、体裁、立意三方面作剖析。‎ ‎  (一)内容求新,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爸爸》,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爸爸的外貌、个性、脾气、品德、才能、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再如同样是《龟兔赛跑续集》,下面三位同学就各选其材,各显其能:‎ ‎  作文一:小兔子在经历过一次失败之后,就躲进森林,发奋练习跑步技能。决定要在第二次比赛中一雪前耻。而小乌龟则因为赛跑以后成为了森林中的明星,更是担任了绿洲牌龟鳖丸的形象代言人。绿洲集团为了维护乌龟的形象花巨款贿赂了小兔子。小兔子终究受不了诱惑,收了巨额钱财而放弃了比赛,小乌龟再一次获得了胜利。‎ ‎  作文二:第二次比赛前夕,小乌龟自知没有取胜的把握。于是动起了歪脑子,它用第一次获胜得到的奖金。一部分那去收买通了裁判,另一部分则买了超级无敌的兴奋剂。第二次比赛的时候,小乌龟如同一个离弦之箭,飞奔向终点。可怜的小兔子只好接受这第二次的失败。‎ ‎  作文三:小兔子比赛失败后,沮丧地回到家中。兔子妈妈知道这件事,鼓励没精打采的小兔子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之后就不站不起来了。”兔子妈妈还教育小兔子说,做人做事不能骄傲,谦虚才能让人进步。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兔子每天太阳还没上山就出门锻炼跑步。在第二次的比赛中,兔子一路就遥遥领先,这时候它耳边想起了妈妈对它说的那些话。于是加快了脚步,一口气就跑到了终点。‎ ‎  同样一个故事,经过同学们的想象后,一个个创意十足,妙趣横生的童话就被创作出来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鼓励学生写些《〈狐假虎威〉后传》、《〈龟兔赛跑〉新编》、《〈坐井观天〉续集》、《〈田忌赛马〉续》等等,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就不会觉得山穷水尽了。‎ ‎  (二)体裁求新,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  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家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的家乡》这个题目侧重于记叙;《我爱我的家乡》则是侧重于抒情;《未来的家乡……》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  (三)立意求新,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如果不加引导,学生不懂得变通,思维很容易撞车,写出来的作品很千篇一律,最多有几篇与众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挖掘同一材料的多种立意。‎ ‎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夸家乡》时,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1)通过写一写家乡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的赞美”;(2)通过写描写农村旧颜换新貌,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3)通过写家乡的特产,知道家乡人民勤劳、勇敢……‎ ‎  四、除“呆”增“趣”,激活生机 ‎  小学习作在内容真实,材料新颖的基础上,在词句推敲方面还应注意把它写得有趣一点。《新课标》强调:“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④为此,应该让学生多去积累好词佳句,多去推敲习作语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习作。‎ ‎  (一)积累词句,厚积薄发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讲的是积累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小学生的习作更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并在积累中进步,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灌输”永远无法比拟的。语言积累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阅读获得。有声语言积累往往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无意识便获取,阅读积累则主要来自书籍。而生活积累则主要指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留心电视与新闻。然后,再把这些有趣的、优美的语句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学生习作时便可水到渠成地将好词佳句随手拈来,表达滔滔不绝且趣味十足、新意凸现了,习作自然锦上添花,妙趣横生。此即“厚积薄发”也。‎ ‎  (二)赏识教育,培养自信 ‎  学生的作文还比较稚嫩,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果光批改不进行交流点评,很难提高全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所以当批改到学生的佳作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反复读几遍,当然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学生一起分享。每次习作评讲课上,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让同学们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当孩子们一方面还不太成熟地展示自己时,另一方面又为自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习作批改中,我还实行了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习作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习作积极性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乐于习作了。对于点滴进步,都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有时候,一个使用比较恰当的句子,我会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候,一段描写生动有趣的文字,我会用简短的一句眉批突出……‎ 当每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于他的赏识时,他便会由衷地感到喜悦,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今后的习作中,他便越写越来劲,越写越进步。‎ ‎  (三)集思广益,反复推敲 ‎  “文章不厌百回改”,中国历史上“推敲”、“一字之师”等等故事都反映了“改”的重要性。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有“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尤其要重视“修改”这一关。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草稿。初改完后,更要在遣词造句上,反复推敲,学会自己给自己挑毛病,自己给自己改词句。“当局者迷”时,再发动同桌互改,或再请老师“面授机宜”,稍作点拨。当然,方法多种多样,还可将典型的文章打印出来,集体欣赏或修改,也可根据题目,集思广益,提供优美词语共同习作,在讲评中,学会语句的运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对习作总是充满着乐趣,习作中也不乏有充满童趣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语言。‎ ‎  美丽的农村风景无限,妙趣横生。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农村的美,用心体会农村的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寻找身边的故事,这样习作的题材才源源不断,习作的生命力也会生机勃勃。‎ ‎  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学》(习作评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03期 ‎  [2]《小学语文教学》(习作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10期 ‎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  [4]《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山西:语文报社。2008年11月C总第533期 ‎  [5]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  注释:‎ ‎  注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7页 ‎  注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8页 ‎  注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页 ‎  注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1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