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论文之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  引  言: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培养“五爱”、“四有”新人;其目标是培养爱国、热诚、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人,为培养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然而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更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 ‎  关键词:德育 渗透  品质 ‎  德,指人的品质。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阶级觉悟、思想觉悟以及政治品质;也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兴趣、爱好、情感、情操;更意味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风貌、风格、品行及为人处世的表现等。‎ ‎  德育,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包括了思想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教育;政治教育,即对政治方向和态度的教育;道德品质的教育,即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教育。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对教育者的人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  德育应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紧紧围绕德育课开展,也要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予以渗透贯彻。‎ ‎  从教育实践中得知,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用的、最有效的途径。思想品德及政治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任课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并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增强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  一、学科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 ‎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 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 ‎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  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科教学标准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  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  在各科教育教学中,其中数学教学贯彻思维、思想辩证统一的原则,以方法的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感染,陶冶作用。‎ ‎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可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客观反映论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究的学习情操和积极思维的优良习惯。‎ ‎  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笔者在这里称之为“思维辩证统一”。‎ ‎  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是一条根本原则,它体现了数学教学中授予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的特征和本质。这条原则揭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因素和品德教育因素、智育与德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关系。‎ ‎  数学教学活动包含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教学因素,即思维教养因素和品德教育因素。数学教学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思索、分析、探讨、概括、归纳五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思维工具,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养因素。这个因素决定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性质是方法与思维的基础工具性。但由于数学联系着自然科学的应用、人类社会实践的应用,科学文化思想的意识,它是人类各学科的基础性学科,进行社会建设的特殊工具,因此,要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不能脱离他本身具有的实践思想教育因素。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中,贯穿在训练内容中,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德育因素。思维教养和品德教育的因素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不可割裂,这就是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客观规律。   ‎ ‎ 数学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性,它连接着社会自然各科,与其他教育学科共同具有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而且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数学教学的思想离不开这样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思想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也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从数学教学的目的上来说,数学教学的目的包含着思维与思想相依相存的两个方面,他们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犹其在数学实践应用思维方面。思想教育作为目的,离不开数学实践思维方法的训练;而数学思维的训练作为目的也同样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两个目的,是一个统一体。数学思维的训练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相统一是一条辩证的规律,互相促进。‎ ‎  从数学教学的内容来看,新《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中规定:“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实用的有价值的数学。”‎ 还要求教材要思想内容好,要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符合教学目的中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还要选取与实践有关的数学典故,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选取探索性较强的知识,要有研究性的思想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可以选少量并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生活数学题材。教材的选用兼顾思想性、艺术性、数学性、思维性、逻辑性。这就是贯彻了数学思维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确保数学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 ‎  在中学阶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一、 通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叙述表达、分析探讨、总结归纳,陶冶学生的态度情操。如:单元中的议一议、探研综合等。‎ ‎  二、 通过优美线条的几何组合,激发学生的热爱建设构造的设计热情。‎ ‎  三、 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 ‎  四、 通过数学家及科学家的故事材料,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  五、 通过充满集体主义的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思想。‎ ‎  通过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可以避免单纯德育课只有条条框框的弊病,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因势利导,有机地渗透好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