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论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计算机硬件教学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论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计算机硬件教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计算机硬件教学比较难上,主要原因是深浅难以掌握。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加之课时因素、场地因素、资金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把本应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理解和消化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讲解,这样生硬的“演绎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我从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尽量运用实物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建立虚拟实验室,解决学生操作的后顾之忧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各种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中掌握,在快乐中明白,在兴趣中学习。 关键词: 初中 计算机硬件 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关硬件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原理这部分内容一直是老师们觉得比较难上的,其主要原因是深浅难以掌握。如果讲深了、讲多了,学生不仅听不懂,而且极易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厌恶情绪;如果讲浅了又达不到教材的要求。所以,我认为当前初中阶段计算机硬件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硬件教学相对于软件教学来说,教学知识概念比较繁复,而且一些硬件与具有着高集成化的特点,这就是说计算机硬件在教学内容本身上就存在着学习的硬伤,再加上教学时许多问题比较抽象,如果不亲自动手操作很难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这就导致了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的情绪。同时,由于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和硬件产生必要的联系,这就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计算机只能用来打游戏的想法,并且轻视计算机硬件的存在。而且计算机硬件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受到课时因素、场地因素、资金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把本应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理解和消化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讲解,这样生硬的“演绎式”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些就是当前计算机硬件教学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那么,怎么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达到课本所要求的目标呢?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硬件教学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多媒体系统、投影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二、尽量运用实物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物展示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撩开罩在计算机上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并不像他们想像中的那么神秘、触摸不得;其缺点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而有些设备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在进行计算机内存教学的时候,我利用学校废旧的计算机,特意挑选了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EDORAM、SDRAM、DDR1、DDR2 、DDR3等。有了这些实物,上课前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我首先讲解了内存条的发展历史,然后边展示边讲解。这样,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它们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还了解了它们功能上的不同,而这是要求他们切实掌握的。另外,我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内存条后,再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内存的大小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什么关系,从而了解内存条在计算机中所起的作用。接着我拿出了显卡、网卡、声卡等计算机板块,让同学们自己仔细观察主板插槽,找出不同的板卡对应的主板插槽。然后我简单讲解了不同的板卡在计算机中的不同作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声卡是处理声音信息的,处理好的声音信息通过音箱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有了网卡,我们就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交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实物观察与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计算机由一块块功能不同的板块构成” 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指出制造计算机的基本思路是功能模块化,学生就很容易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架了。 三、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的现状,在初中阶段计算机硬件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尝试进行建构性的教学设计,效果十分理想。这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如在“软件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及硬件系统检查”这个知识点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⑴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致命性的硬件故障、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 ⑵确定问题——引导学生遵循“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原则,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断致命性的故障)、“听一听”(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判断非致命性故障)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的存在。 ⑶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技术设备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与同学或教师确诊并着手解决问题。 ⑷协作学习——将“安装准备及系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解决故障的方法给予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 四、实行班内分层,强化分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硬件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很好,而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在教学中容易形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大部分学生“吃不了” 的状况,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为教师所讲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书,听不懂,看不懂。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过程,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原有计算机基础,将班内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为一、二、三层,一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层是中等的学生,三层是基础差的学生。然后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成绩优秀的一层学生担任组长,安排2~3名三层学生,其余为二层学生。在上述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内按小组安排座位,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合作。这种分层分组要注意:(1)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2)各组内男女比例要均衡;(3)组内学生个性要互补。 教师在授课时,以三层为教学起点,重点面向二层,同时准备1~2个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题目供一层学生练习。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教师下来指导,同时各小组组长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也要帮助指导本小组的其他成员,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自己,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互相帮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优化了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个别指导时间不够的问题。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五、建立虚拟实验室,解决学生操作的后顾之忧 建立虚拟计算机实验室。由于计算机硬件安装与维护实践中设备容易在操作中损耗,因此,虚拟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最大程度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的设备是不会有磨损和消耗的。做了错误操作,计算机会提示你这样做的后果,也不会真实地损坏虚拟设备,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刚刚开始入门的硬件维修学生,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损坏硬件设备了,可以放开手脚地练习计算机硬件维修技术。当然虚拟硬件设备同样也会有一些维护问题。例如计算机病毒是可以损坏虚拟硬件的,但是只要做好备份和计算机软件常规维护工作,这些可能的损坏变得很小。比起真实的硬件设备维护,资金消耗和工作量小得太多。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虚拟技术的强大和明显优势。因为虚拟机是一款软件,它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虚拟的计算机,但是学生却可以像对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一样来对它进行各种操作。 对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轻松中掌握,在快乐中明白,在兴趣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桑新民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2]蔡泽光,廖乔其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 [3]郭善渡 《“任务驱动”教学法》 《网络科技时代》杂志 200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