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因“互动”而精彩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因“互动”而精彩 横山中学 洪爱菊 摘要:建构主义的教育观认为,教学互动发挥着“双向互动,双方能动,双向促动”的过程,新课程体现的“多元化”教学教育目标学科交叉等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要开展多向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学互动旨在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对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互动 善教 乐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只有教师的主动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学生的主体,只有教师的独白而没有师生的对话,这些都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窒息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枯燥的课堂。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内容是什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互即主动,教育教学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学习是交流和合作的过程,教学更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合作学习理论则认为: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提倡一种合作的文化和环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题,明确提出了“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 的观点。新课标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由此我认为,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目的。 一、互动的前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角色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传统教育过程中的“师尊”,让学生过早领教了对知识权威的恐惧。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怎样看待学生,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展示完整的自我,尊重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着平等参与,教师要蹲下身子,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让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在同一高度相遇、相撞、相容,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感受到心灵的幸福。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始终创造着教学互动中的无法预料的精彩。 二、教学互动的开始:愉悦良好的情景创设 学生对老师的最初印象往往在课始阶段,课始阶段的教师语言与情景创设,往往形成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只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产生与教师与同学教学互动的欲望。 例如,我在执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在课堂的开始,让几个学生蒙住眼睛完成另几个学生指派的任务,再简单谈谈感受。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主动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的轻松与快乐,产生了亲近感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为整堂课的教学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干脆让全班同学(二十来个)搬椅子,带课本到操场这个露天教室,让学生抬头观看头上的行云,注重了教学全过程的情境创造,在与学生进行教学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互动亲和力,形成直观形象的认知对象和教学背景,将呆板的课程文本活化为生动的动态场景,使学生愿意,乐于,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投入到师生、生生互动中,让知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 三、教学互动的重点:特定精心的目标设置 教学互动,不是为互动而互动,不是为迎合而互动,不是为热闹而互动,不是为好玩而互动,而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互动。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导是为文本服务的,其中包括引导性的服务,就像是好的导游,要让旅游者走最少的路,看到最好的景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的同时,理解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主动提醒学生,发挥主导作用,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核舟记》的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折出直径一寸左右的小船,再在上面写字,画画。这不是为了好玩热闹的作秀,而是一个教学中的特定精心的预设,是符合规定情境要求的引导,而非东拉西扯无中生有,这种引导是学生认知需要,乐于接受的,学生玩得开心又水到渠成归纳出“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是学生自己讲出来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己动手实践自然而然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又如上文提到的让学生在操场上教学《看云识天气》,不是单纯的作秀,而是教师精心设置的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 主体性教学认为:“教学互动”应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而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则成为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 四、教学互动的关键:合理有序的课堂调节 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实施互动的动态场景,必须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而教学互动应该是有序的。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课堂上呈现的两个极端,要么是缺乏升级僵化死板,要么吵吵闹闹杂乱无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收获甚微。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有效调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职责,课堂教学能否有序进行,教学互动能否顺利展开,均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有效调控。 当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当学生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具有强烈的参与冲动以后,当学生自然流露出表达的激情以后,课堂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时就需要老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控制好互动的秩序和节奏,避免失去控制,造成乱哄哄的“课堂民主” 的假象。当学生进入感兴趣的预设教学情境后,所产生的必然是好奇与激动,往往会造成整个课堂的失控。比如:我在执教《杨修之死》时,有这么一个教学环节:(辩论--甲方:杨修之死,错在自己;乙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学生大多看过《三国演义》也感兴趣,在辩论的过程中唇枪舌战,差点大打出手,课堂一片混乱。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对这种失控的局面应即使调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既要小心呵护和鼓励学生说的积极性,又要即使控制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调控,体现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相爱保证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有序才能有效。 五、教学互动的难点:善教乐学的师生共进 教学互动,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概况起来,就是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所谓“善教”,我的经验是在教学互动中找准切入点是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需要在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视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教学互动的目标与主题。教学互动中,首先要保持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的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分辨和探索。其次,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不仅要发散也要善于收拢整合。在教学互动中,要始终清醒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 “乐学”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乐学”是建立在教师的“善教”基础上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学生只有“ 苦学”,不可能“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主动参与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读书不是“唯书”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一个主动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我是主动去学习”。另外,在互动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品质,使学生不仅能主动掌握知识,而且能不断产生疑惑、问题,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也是一种创造,学习的过程表现为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因此,教师也应在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就能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另外,在信息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知识也不一定比老师的少,老师也需要学生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我的教学中,“师不如生”的情况也不偶然,一个人的阅读面,信息面不一定超过几十个人的总量,师生之间需要知识的互补。由此,新课程下的教学互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活动,也是知识的互补、信息的互动等。 教学互动是心与心的对流,情与情的碰撞,它可以融入诗的意境,也可以披上童话的色彩,如果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想象力,让学生流连忘返、忘不思归,那将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华长慧《教学创新的基础,师生互为主体》 《中国教育报》 马立 宋乃庆 朱华忠《教育,诗意的栖息》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九俊 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 (江苏教育出版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