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3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3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3篇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长,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对自身的学养提高也要高度重视。不光要琢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要努力探索课改的方法、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向专家型学者发展。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1 2004 年新课标改革在广东省等率先试行。随之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贯彻新课标的理念便成为当前最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普遍性结合特殊性浅谈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问题与策略方法。 一、新课改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一) 新课标实行的教学环境尚不稳定。自高考施行以来中国普遍实行应试教育各学校在面临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促使广大教师不得不采取针对性教学以升学考试为模版与目标而忽略教学的趣味性忽略教学的本质意义一味的对学生采取填鸭式 灌堂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 二) 教师对待新课改的心态不稳、认识不足。教师作为一门课程的实施者尤其是高中历史学科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可以说是广东省历史新课标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领会、贯彻实施与其自身素质便成为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 三)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探索无经验可循。新课改的实行为当前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这也就决定了其探索性可变性更决定了这种新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无迹可寻。没有经验没有历史可循历史学科的教师们便自然而然的采取保守主义即有改变但不敢充分改变。于是在保留历史严肃性的基础上或者增加课堂趣味性或者调动学生主动性但却不敢贸然尝试完全的创新改革课堂不敢让学生完全主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也就造成新课标改革实施成效的缓慢性与滞后性。 二、历史新课改实行下的教学方式探索。 ( 一)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是重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 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历史教学能够修正并完善他们自身成长中的缺陷与发展。历史教学能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的智力、道德修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将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后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 三) 合理减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高中时期可以说是学习生涯中最累的时期尤其是历史、政治等需要背功的学科更是令人望而生叹。高中学生减负一直都在呼吁也一直被提上日程但面对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却从未真正落到实处。而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减轻学生压力根据新的内容合理布置家庭作业给其足够的空间采取自己掌握领会的方法指导其自己寻找资料自己学习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四) 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印象当中文科的学习尤其是历史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难免提不起兴趣其实不尽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在导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教学结束时,要作一个精彩而又能激起学生更强学习兴趣的小结,既让学生对本课重难点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让学生为下节课积极做准备。 ( 五) 情境教学,创设活动课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更加注重老师的主动性,学生很少参与,这样便形成了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乏味的恶性循环。在新课标下,广东省历史老师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相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导自演,发动学生在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归纳要点,领会精神。同时,还可以设置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历史场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创造理解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认识理解。这样,既可以改变以往历史教师照本宣科,一味复述的被动局面,减轻教师压力,更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创造的热情,实现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2 新课标已经在高中教学中实施一段时间了,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许多教师在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这是更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争取让每一名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 一、新课改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新课标实行的教学环境尚不稳定。自高考施行以来中国普遍实行应试教育,各学校在面临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促使广大教师不得不采取针对性教学,以升学考试为模版与目标,而忽略教学的趣味性,忽略教学的本质意义,一味的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灌堂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二)教师对待新课改的心态不稳、认识不足。教师作为一门课程的实施者,尤其是高中历史学科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可以说是历史新课标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领会、贯彻实施与其自身素质便成为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三)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探索无经验可循。新课改的实行为当前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这也就决定了其探索性,可变性,更决定了这种新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无迹可寻。没有经验没有历史可循,历史学科的教师们便自然而然的采取保守主义,即有改变但不敢充分改变。于是在保留历史严肃性的基础上,或者增加课堂趣味性或者调动学生主动性但却不敢贸然尝试完全的创新改革课堂,不敢让学生完全主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也就造成新课标改革实施成效的缓慢性与滞后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还课堂于学生,巧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关于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教学大纲一般这样写到: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里面的行为主体就是教师,是教师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而课程标准的目标表述则是这样的: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里面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学生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的变化反映了课程标准抛弃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陈旧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课程的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出发来确立课程目标。如上例目标中掌握、理解、思考、认识的行为主体均是学生。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标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以往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要求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即通过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其实,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价值,只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出合理的、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标新立异,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否则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感受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中的体现就是要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新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 五、注重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历史教学要求打破学科本位,不是要用其他的学科内容,生活实践,政治观念来取代历史本身成为历史教学主要内容。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历史课程的综合与渗透,不能把历史课变成杂课。实际上新课程理念在一开始就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有一个历史性的定性,说明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突出强调历史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等方面独到的教育功能,这些教育功能都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必须明确学科的综合与渗透目的在于帮助理解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深化历史教学,为历史教学服务。要掌握好学科扩散中的适时、适度、适量原则,不能搞成大拼盘,而且对引进历史课堂的相关学科知识要注意区别对待,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影响较大的可以多讲一点,对历史发展影响不大的可以少讲一点,切忌陷入对某一学科的系统分析之中,否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容易忽视对历史本身的传授。历史教学应该拓展,提高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但这种拓展是要有一个中心的,而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也只能是历史本身。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长,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对自身的学养提高也要高度重视。不光要琢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要努力探索课改的方法、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向专家型学者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积极探索课改经验,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并进行理论升华,以期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3 20xx年是我省的第一次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的高考,很可能是对全省各市、县高考质量的一次重新洗牌,所以我们应该比以往更认真地研究和应对20xx年高考,这也是今天大家齐聚于此的根本目的所在。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做好高三历史教研、教学做些简要探讨,实为一家浅见,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一、新课标与新考纲的几点变化 通过我校历史组对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分析探讨。有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首先,考试大纲中明确说明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而制定考试大纲。其次,考试中心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再参照20xx年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修订2011年考试大纲,来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第三,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是有意识地去打破过去通史模式,采取专题学习模式来编写教材。第四,新课程中关于考察能力和命题原则也有一定的变化。 二、学生在新课程学习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学生从高一入学就开始使用新教材,对新教材的熟悉和认知程度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充分暴露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欠下的债务较多,而高中新教材明显是有意识回避初中教材上讲过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暴露出来知识比较零碎,不成体系。第二、学生历史基本观念和思维能力太过欠缺。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几乎没有定论性质的评述,具体表现就是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的描述明显减少。所以为弥补这一点,新课程目标中除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之外,第二点还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但是学生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巨大漏洞,提到对历史问题的解决,只会照搬课本上出现的一些粗线条评述,而没有自己完整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准确的历史语言表述能力。第三、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较重视,但却对知识的获取过程和能力较为欠缺,这一点是受我们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三、20xx年高考的一些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对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变化分析,还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在高三历史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在教学过程上加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要太过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因为考试大纲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为大学历史学习培养基本素质,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有意识减少老师的知识灌输,增强老师的引导和提问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自己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去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老师总结提升课堂目标和评价课堂目标的实现情况。 其次,在课程教学安排上,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历史体系。在讲述高中历史课程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学习初中课本,进而帮助其建立完整的历史发展体系。例如在中国古代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中国古代史课本,自己去写中国简史,去寻求历史发展脉络,找出历史事物发展的联系和规律。 第三,加深历史知识点的挖掘。新课程下课本讲述较为简单,但是高考难度并没有降低,而且专题性质的学习本身就是加大知识深度的一种学习策略,所以我们也要注重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挖掘。譬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必修一的中国古代政治、必修二的中国古代经济、必修三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放到一起去学习,这样除可以将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反复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及时将政治、经济、思想等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真正能够将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出来。 第四,在做题方面,我们尽力去减轻学生负担,由老师们集体选题,坚持不拘泥教材、争取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原则,特别是把那些能够真正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真正论从史出的精题好题,呈现给学生,而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认真抓好落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认真规范的作答习惯。争取做一道有一道的效果,避免题海战术,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第五,在抓住高中历史课程主干知识同时,多关注那些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新的史学思想、观点和方法,以及新的历史动态、学术成果,包括一些作为学科素养的文史常识,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当然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摸索,以上这些简单想法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希望在这里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各位老师朋友不吝赐教,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