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教学反思——用心感悟音乐 用形表现音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教学反思——用心感悟音乐 用形表现音乐

音乐论文之教学反思——用心感悟音乐 用形表现音乐 ‎ ‎“音乐能使人的生命迸发出火花”,这是大家所熟悉的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对于一个把音乐当作生命而且为之奋斗一生的音乐巨人来说,对于音乐的任何评论我们都可以视为真理。事实也的确如此,伟大的哲学家尼采告诉我们“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音乐的功能是无限的,它既能表达作者的欢乐、喜悦、彷徨、忧愁、愤怒、激情、沧桑、坚强、希望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它能传达这些情绪,感染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音乐的重要性更是大家有目共睹。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有人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音乐可有可无,学它会浪费时间。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恰恰相反,音乐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列宁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 ‎。 如今,校内外的音乐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校作为教育的最基本的场所,承担着音乐教育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虽然音乐的学习效果不比其它学科直接,但是它的熏陶作用却是巨大的,它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最直接和最基本的程序就是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伴随着这些过程在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实现的。小学作为人生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些许经验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一、用心聆听音乐说到听音乐,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学习。但是要真正静下来去听一段我们并不熟悉或者并不是那么动听或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音乐,而且要去想象和思考它所传达的思想,那可能是一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恰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上音乐课时仅仅是带上耳朵,而没有真正的发挥起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音乐是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的艺术。马克思曾经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意义的。”《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前言也指出:“小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是体验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所以,小学音乐课堂要通过充满人文关怀的音乐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低段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天真、好玩”,他们注意力的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有密切联系。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孩子们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为此,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这需要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聆听”的氛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欣赏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孩子们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为此,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这需要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聆听”‎ 的氛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欣赏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跃跃欲试,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驶音乐的主人。如何用心去感受音乐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其它的手段达到应有的效果。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言简意赅地说出了音乐和绘画的关系:“音乐和绘画有较密切的亲族关系,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比重,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行音乐的领域。”这充分说明了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借助简笔画的翅膀,培养他们感受能力。音乐的声音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的声音。音乐语言所描音乐的形象正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糊到创造的阶悌。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欣赏中巧妙结合简笔画,不仅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一种声音,某一旋律片断,都可以唤起你的某种色彩意象。再细一点看,音乐欣赏中的色听联觉可分为声乐色听和器乐色听两种。声乐色听联觉,是用人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在歌词和曲调的有机结合下,产 生某种色象。如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七色光之歌》,词作家李幼容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基本色象,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貌的七个美丽花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器乐联觉,是由某种器乐通过自身固有的音色、音质、音域等唤起欣赏者的某种色听。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用它那特有的音色、风格特点加之演奏者演奏技巧,把生活在绿色森林中的鸟儿刻面得淋漓尽致,不时地在学生视野中展现,那黄鹂、百灵鸟、小黑燕、蓝孔雀、黄腊嘴等鸟的颜色、叫声与姿态,把学生带到那色彩斑斓的梦幻与现实意境之中。可见,音乐欣赏中的色象,就是听者在视觉上引起的一种色听联觉。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教师的简笔书画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色彩联觉。    在音乐欣赏中,不仅具有色彩感,而且有些作品还能引起欣赏者的嗅觉应。如人们往往称某一位歌唱家歌唱得“甜”,某一些曲子有“甜味”,或者“生硬”,或者“软绵绵”等,这些都是听觉与味觉、听觉与触觉的反应。比如,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儿童歌曲《小瓜棚》,当听到或唱到“我的瓜有多么好,十里以外香味浓。”‎ 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张开鼻孔,用力地闻着瓜的芳香,嘴里似有垂诞欲滴的模样。又如活泼而抒情的《摘草莓》时时激发学生生理反应,大有望梅止渴之感。音乐是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如《外婆的澎湖湾》、《清晨》、《数鸭子》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小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来描绘和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其中主人公彼得是用弦乐演奏来表现的,那明快活泼和富于进行曲的曲调,给人以异常清新的感觉,描绘出了彼得的聪明可爱和勇敢。当三支圆号以浓重的和声奏出阴森可怕的狼嚎时,使学生会顿时感到毛骨惊然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可见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就是在同一首作品欣赏之后,学生表现出的联觉反应也是有差异的。这些足以说明,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喜、怨、哀、乐是随着乐曲所提供的情绪特征而产生着不同的情感联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二、用形表现音乐音乐在欣赏和聆听后我们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来表达出来,其中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可以通过音乐语言——歌唱、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还可以通过乐器的演奏来实现。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因为学生的舞蹈水平的限制,所以我们主要通过演唱、演奏和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实现,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音乐语言。欣赏音乐时学生往往会随音乐得起伏做出各种表情甚至动作,但是一旦要他们用语言来表达时,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一方面是有些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很大部分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去描述,语言词藻贫乏,这一方面与语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点是他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最关键的是老师要在平时的欣赏、唱歌训练中多多引导。歌唱时音乐表达的最重要的形式,如何有感情的表达一首歌曲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演唱歌曲的过程就是激发情感、鼓励表现的过程。如: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要求学生演唱两次,一次启发学生想象美丽的星空、无边的宇宙,用慢速演唱歌曲;另一次用天真活泼稍快地演唱。紧接着,教师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星星的动画:小星星们聚会、跳圆舞曲、飞翔、进入梦乡……要求学生用歌声表现画面。精彩的动画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变化,从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他们用快速演唱星星的“聚会”;用中速 稍快演唱星星跳圆舞曲;用中速稍慢演唱星星飞翔;用慢速演唱星星睡了……在生动有趣的演唱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及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 ‎    对于一些情绪不同、风格不同的歌曲,在演唱时可启发学生考虑采用不同的音色的变化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演唱活泼、富有朝气的歌曲或民歌风味的歌曲,可用明亮、圆润、清新的音色;演唱抒情 、优美的歌曲,可用柔和、轻盈、甜润的音色;演唱忧伤、速度缓慢的歌曲,可用坚实、刚健的音色……总之,运用不同音色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可以 取得各种不同的效果,在一首歌中,随着情绪或节奏等的变化也可采用不同音色演唱,以增加情绪节奏的对比。又如:《小燕子》的第一乐段节奏舒展,可用柔和、甜润的音色,第二乐段节奏紧密,可用明亮、清新的音色,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演唱的音色可更柔美,‎ ‎ 抒情。演唱形式的安排是在演唱过程中根据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安排的领唱、齐唱、轮唱、小组唱等,这也是歌曲艺术处理的一种方法。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的时刻,又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了人声的限制,并且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原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音响的信息,来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是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以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来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特别是器乐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乐、忧、思、苦”这些感情属性,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相同的感知,至于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视具体作品来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其音调虽有所同异,而感情、气质的属性,仍然是相同的。 学会了聆听,用心去感受,展开了想象,大胆去表现。音乐会像春雨一样无声的滋润着我们。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我们应该不辱使命,做一个好园丁,让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