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思想及实践的反思
数学论文之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思想及实践的反思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施行,通过教学实践,新课程培训和学习等方式,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指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主题词] 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数学;探究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及教学实践,我充分的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过程的体会以及实践的反思作了如下总结。 一、 呼唤课堂上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约有75%的时间是在课堂内度过的,那么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中应积极提倡六个“允许” 。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纠正;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不能只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使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 呼唤教师变换角色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而且教师也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要重视方法和手段。引导不仅是在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上,而且还是在学生的为人处世,做人的价值上。最后,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讲解旋转体的表面积公式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提前准备的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以及其他工具分给各小组,引导学生,用剪刀如何剪开才可以得到这些旋转体的全面积,并让学生指出其表面积。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讲出想法,过程以及结论。然后让学生想一下球是否有展开图以及这些体的体积如何去求,留下思考的内容和下节课的讲授知识。实践证明,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呼唤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式 “探究——发现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而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知识,在数学探究式学习中创新。也就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同时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类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 “探究——发现式”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学科可根据不同情况以多种不同形式灵活运用。从认识的阶段来说,它可以是从具体教材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也可以是从抽象数学概念与应用一般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应用范围来说,它可以用以围绕某一探究活动进行整个单元内容的教学,也可以只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而且既可以是从问题到结论的全过程的探究,也可以是局部的探究;从思维过程来说,它可以归纳式的,也可以是演绎式的,还可以是类比式的;从形式上说,它可以以实践活动为主,也可以以谈话讨论式为主,还可以以叙述讲解为主。 可是对于“探究——发现式”教学存在一个问题,究竟怎么掌握这个不同的教学情况来探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一直“探究” 不停,一堂课的重点让学生怎么掌握才是一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的过程达到能力和情感目标。比如,我在必修五的余弦定理这节课的引入课题中,围绕一个实际问题去引入,进行探究。怎么去测量一座山的两侧山脚的长度。引导学生去想找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数学问题的角度出发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来引出余弦定理。那么在证明此定理的时候。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给出一种证明方法,其他的两种证明方法,适当给出。不必要在学生想不出办法的时候,一味的“探究”,可以提示引出方法。怎么去把握“探究”的形式,和什么情况下该去采用“探究”模式,这是我们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和教学经验去总结和反思的。 四、 呼唤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灵动 刚当老师的时候,常有学生会说:“老师,你讲解的时候都很明白,自己做的时候就是不会做。”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在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先通过让学生感知教材,也就是通过初步的阅读,讲述,展示,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课堂教学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调整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思维活跃。 如:在学习交集和并集时,为了使学生不混淆交集和并集的符号,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讲数学符号与文字的“象形”相结合。“交”和“并”字中自有数学的对应符号。而在指数函数的课堂上,用一首诗“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为引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了解到,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灵动的思维,使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且可以是师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的实现。 五、呼唤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很多情境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的全面人才。 评价学生时,应该全面的衡量。比如在教学中是否尊重老师,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是否能够独立的思考数学解题思路,是否能完成每天要达到的学习任务等等。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论分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学校学习,得到全面的发展才是新课标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教学思想及实践的反思和心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怕困难和挫折,要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使教育真正体现它的意义,就像马丁·路德·金博士说过一句话,“智慧加上人格,才是教育的真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