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通知》心得体会5篇
《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通知》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经过全力推进,这一目标即将变为现实,已经进入决胜阶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持续解决围绕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我们认为通知切中要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形式主义是一种社会顽疾,他体现在许许多多工作层面和学习工程中,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抵制“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要根除掉形式主义也并不容易,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上更为重要,对此,《通知》中就持续解决围绕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不仅给基层指明了方向,也为基层减负提供了有力支撑,诸如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报告,定不完的措施、文字游戏、文山会海让基层苦不堪言,现在《通知》明确了解决这些形式主义,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都在叫好,因此,我们认为作为上级机关、上级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材料、方案。当然该要的必须要,该制定的一定要制定,而对哪些只要过程不要效果的东西最好减负。只有这样,才能把基层干事的人员从形式主义的捆绑中解脱出来,才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腾出时间、精力为脱贫干实事、办实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脱贫攻坚中锤炼干部、培养干部。 力戒形式主义,还应从领导作风做起,只要领导作风务实,能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并解决实际问题,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势必会达到群众满意,干部勤奋工作的效果。 力戒形式主义,也应从上级部门做起,上级部门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工作,尽量减少督查、检查,给基层留出空间,让他们认真谋划工作,把心思放在基层工作上,而不是忙于应付各类检查,忙于“作文章”,忙于填表格。 力戒形式主义,就是要真减负,各级干部树立担当意识。所谓真减负要动真格的,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号召式的减负,要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就要实事求是,有责任意识,有担当勇气,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教育的根本,从各种氛围中营造真减负的良好风气。 当前,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巩固脱贫攻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现在还处置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反对形式主义,以更加细致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作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认真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就是落实《通知》的最好行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党中央就持续解决围绕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强大的的指导意义,它将鼓舞基层干部的斗志,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拼搏,力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做好层层落实的“加法”,让为民的实招、决心显成效。基层工作本就事务繁多、情况复杂,更难以承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层层加压,相反,我们需要的是“减负”政策的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使更多好政策更高效地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来。如何做好这“一减一加”,关键点还是在于“落实”。在新时代发展形势下,“学研督考”等动作应当变为落实“减负”的“主武器”而非“增压器”,杜绝调研现场成“秀场”的走马观花行为,消除上下级、民与官之间的“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尽快纠正“以会议落实会议”、大搞“材料政绩”等用形式主义对抗形式主义的错误方式方法。减负之路任重道远,及时以“落实”之旗帜树牢纠正“四风”问题的长久靶向势在必行。 做好祛除压力的“减法”,让多余的负担、压力卸下来。在基层减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有力的措施确实为基层干部减去了很大的负担,但同时也存在着“应付性减负”“明减暗增”等现象,这些反复、顽固的形式主义病患并没有得到真正根治。要切实解决这些困扰,真正地把基层干部肩上的负担、压力卸下来,实现彻底的松绑减负,需要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打好工作机制的调节“算盘”,树立合理的长短期目标,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的工作期望和生活期盼,做好压力的“减法”、效率的“加法”,凝聚干事创业的激情、合力,在减负过程中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和奋勇争先。 做好科学监督的“乘法”,让暗中的问题、缺位现真形。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党上下重拳出击,惩治、纠正“四风”的力度不断加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很多典型问题得到排查和解决,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甚至出现了“新变种”,变得更加隐蔽,不易察觉,而且危害性十足,严重影响基层减负工作的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变异快”“隐藏深”,这种“狡猾性”决定了减负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还不会停歇,要揪出敌人的狐狸尾巴,科学、创新的监督方式成为关键。要在政治监督上动真格,认清减负背后的科学目的和发展大局,补齐思想认识缺位,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大数据中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土壤,有效提高监督效率,从而给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指数级”的精准打击。 作为减负路上的“拦路虎”,纠正“四风”之路没有终点,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减负工作的推进途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必须在落实、减压、监督中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想尽办法剿除贼寇,确保歪风邪气被斩草除根,为取得今年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凝聚磅礴有力的基层力量。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一次明确了落实好基层减负对于狠抓工作落实、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然而,部分人见机行事,不仅要“对号”中央,还要“入座”地方。在干事创业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往往会发出一句理直气壮却又令人万般无奈的话语:“意思意思就得了”。 乍一听,这种应答在表达形式上很“极简”,于轻描淡写中就可以“绕开”一个个人、“解决”一件件事,既“节约”时间又“不浪费”精力,好似“多方受益、多全其美”。然仔细一想,却是代表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暴露出与党性相背离、与实干不相符的形式主义作风。 历史典故有言:“人情多玩忽见事,君悸心怛虑,睹缓知亟。”换作今时今日的“意思意思”,指代的就是一种偷奸耍滑、玩忽职守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现实中,这类“有心人”似乎总能形成“气候”并滋生供其繁衍的“市场”。他们习惯于把各种事情都扣上“形式主义”帽子,热衷于研究如何规避责任、逃避担当;觉得走既定程序就是多此一举,搞调查研究就是走马观花,为人民服务就是折损心力,遂用客观的形式主义去反对主观的“形式主义”,用怪象制造乱象,让乱象玷污初心,还美其名曰是与“形式”作斗争,是一种响应减负的“正能量”。 顺其道而逆行之。打着“解绑”的旗号寻求工作上的“解放”,以草草了事的行事作风追求责任上的一了百了。填报信息“意思意思”,审批项目“意思意思”,账本上“意思意思”,递根烟“意思意思”,喝杯酒“意思意思”……久而久之,似乎身边的所有事都可以“意思意思”。殊不知,这种“意思意思就得了”的敷衍态度逐渐会演变成一种“干着干着就算了”的行为自然。随着账本出现漏洞、信息出现错误、项目出现问题……失职渎职、腐败贪污等乱象也就“应运而生”。毫无疑问,这是思想政治根基未筑牢的体现,以至于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出现了政治偏差,导致该履行的程序没有走到位、该遵守的规矩不被当回事。再回首,递出去的烟迟早会烫伤自己,喝下去的酒也终将迷醉身心…… 实际上,“意思意思”才是“没意思”。党中央号召要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同时也提出要严肃查处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言下之意,不仅要为真干事、干实事的干部保驾护航、发声应援,也在警醒那些思想有偏离、行为有差距的同志要及时悬崖勒马、绷紧意识责任之弦,时刻以“有所谓”的态度去“有所为”,切不可打不思进取的“擦边球”,找慵懒散浮的“养生殿”,住得过且过的“安乐窝”。 要知道,“解绑”不是“解责”,担责更需尽责。把基层干部从纷繁复杂却又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中解绑出来,这是人尽其责、以事其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干部身体健康、缓解干部心理压力、引导鼓励干部全身心投入正事的重要举措。但这绝非敷衍了当的理由,更不是推责避事的借口。该贯彻的决策部署要一以贯之,该履行的职责要务也要足履实地。尤其要明确,解放“手脚”是为了大展“拳脚”,是为干事创业营造“有意思去干”“干得有意思”的积极氛围。 既然“有意思”的人才会做出“有意思”的事,那么对于广大干部而言,就要让“意思意思”没有市场,切莫以政治生命去挑战政治标准,切勿以政治信仰为赌注去败坏政治品质。谨记,尽心尽责出实效才能成为“有意思”的人,抓铁有痕出实绩才能干出“有意思”的事。 【篇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相较于去年文件指出的“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这一次的靶向更加明确,直指基层之上的形式主义。 我们可以看到,基层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在减负的大环境下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凌驾于基层之上的“套路”挡住了基层发展的“活路”。例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是不论权责界限一味将责任压给基层的套路,“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是减负之下“套路”的“新外衣”,凡事都要求“属地管理”是变相“甩锅”给基层的套路等。这些“套路”就是“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往往被诸如此类的“套路”所累,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遏制、杜绝这些让基层分散工作精力的“套路”,让困扰基层之上的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刨“根”问“底”,找准“套路”之源。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症,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找到根源,才能“釜底抽薪”。要以刀刃向内的气度、严查严管的力度撕开形式主义的“华丽外衣”,找准“套路”的“原始动机”,看一看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哪个步骤出现了错位。打蛇打七寸,只有如此,才能卡住“套路”的“咽喉”,让其没有改头换面、隐形变异、屡禁不止之力。 扎“根”铸“魂”,深植“为民”之念。俗话说,不让一块荒地长草的最好方法便是种上庄稼。同理,让“套路”没有“活路”的方法之一,便是要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每一个干部的内心深处扎根铸魂。通过深化理论学习、时时叩问初心、强化自我整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秉承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切实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查“偏”纠“错”,弘扬“实干”之风。比语言更有力的是行动,对于已经出现的让群众反感的“套路”,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作用,充分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症下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把握问题导向,一个一个查,一个一个纠,一个一个去解决。让“实干”之风如春风拂面般滋润每一个干部的心田,催生一大批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 基层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跑得了基层的“路”才是好“套路”。但愿这种“套”走基层干部精力,“套”走群众信任的“套路”少一些。让“套”来工作实绩、“套”来群众支持、跑得了基层之路的“套路”多一些。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提高调查研究实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答好调查研究“必答题”。 做好“预习课”,以“谋定后动”的心态“审题”。“心中有方向,行动有力量。”调查研究不是“瞎子摸鱼”“盲人摸象”“闭着眼睛捉麻雀”,唯有找准切入点,方能有的放矢。调研课题的选定和资料的准备,影响着成效的好坏。要找准“着力点”,坚持实践需要什么,就从什么着手,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到哪些方面,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从哪个环节切入开展调研。要在素材准备上“下功夫”,在“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中细化调研方案,做到“心中有数”。要在选题上“精雕细琢”,从党政关注的“重点”、社会关切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和创新关联的“难点”中定主题、选课题。 保持“泥土味”,以“下马观花”的姿态“入题”。“干部沉下去,问题提上来。”调查研究不是“指手画脚”地“挑毛病”,不是“走马观花”地“赏风景”,更不是“倾巢而出”地“伪出力”。调查研究要淡化“官念”,保持“泥土味”,才能让形式主义“无所遁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做好“实”字文章,变“走马观花”为“下马观花”,脚踏实地,轻车简从,深度“潜水”,不走过场。要多一些明察暗访,多一些“突然袭击”,不打招呼,不说目的,走进基层,走进一线,原汁原味听实话、原原本本察实情。要少走安排好的“既定线路”,多走现场确定的“随机线路”,真正把情况摸准、摸透。 下足“真功夫”,以“解剖麻雀”的方法“解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如果调研过后便“拍屁股走人”,没有及时拿出可行的对策措施,不仅背离初衷,也会失信于民。因此,调研不仅要立足“发现问题”,还要善于“解决问题”。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逻辑、框架、对策。要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掌握真实而翔实的“一手资料”,继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掌握规律,发现奥秘,形成具有指导性的对策和建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切实提升调查研究实效,做到接地气、通民情、解民忧、出实效,才能真正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助推工作蹄疾步稳、一路向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