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新探
数学论文之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新探 摘要: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与研究,获得数据的分析,并从作业观、实践性作业、“电子作业”和作业“开天窗”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课外作业的效能。 关键词:课外作业 作业观 实践性作业 “电子作业” 作业“开天窗” 一、问题的提出 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作业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小学生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小学生选择“你认为你的作业量是适量”的占71%,在家长采访中,了解到“认为孩子的作业多”的占18%,“认为孩子的作业不多”的占24%,“认为孩子的作业量还可以” 的占59%,可见,课程改革在小学实行之后,在作业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学生的作业量趋于适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生课外作业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在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仍然很突出,如:作业观不够全面;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多为书面性作业,缺乏实践性作业;作业绝大部分为全班统一的作业,缺少分层作业。总之,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的现状及研究都表明了,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以使实践中的作业环节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切实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这里所说的课外作业,又称家庭作业,是教师正式布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调查与实验 在实际调查中,从小学二、三、五年级,每班各任意抽出40人为调查对象,全部以不记名形式填写问卷。答卷过程中,对小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客观的解释,但不把教师主观意念附加给小学生。调查时间为2007年11月中旬学期期中考结束时。 1、关于小学生作业观的分析 小学生认为自己“平时总是认真完成作业”的低年级占64%,中年级占90%,高年级占38%,小学生“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的低年级占66%,中年级占70%,高年级占22%,认为“做作业对学习有帮助”的低年级占93%,中年级占100%,高年级占87%,认为“学生该做作业”的低年级占97%,中年级占98%,高年级占96% ,“做作业时,遇到难题会先自己做,实在不会再问老师或家长或同学”的占73%。由此可见小学生刚入学时对做作业积极性很高,随着时间的增长,积极性逐渐减弱,并且开始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讨厌老师布置的作业,更有甚者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感到害怕。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乏味(2)作业难度的加大,有些小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就会减弱做作业的积极性,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3)学习压力的增大,特别是父母期望值的加大,小学生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批评总是远远大于表扬,久而久之,使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小学生“更喜欢都由老师布置作业”的占53%,“更喜欢由自己布置作业”的占25%,“更喜欢由老师布置一部分作业,由自己布置一部分作业”的占21%,可见,长久以来的教育,让小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大多数小学生已经习惯于都由老师来布置作业,把做作业当成一种任务,而忽略了作业的课后复习巩固的功能。 小学生“愿意做能取得好成绩的作业”的低年级占55%,中年级占62%,高年级占50%,“愿意做能增长见识的作业”的低年级占16%,中年级占32%,高年级占48%,可见,低年级小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做作业的目的逐渐趋于完善,对小学生而言,作业是小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而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取得好成绩。 2、关于小学生作业形式的分析 小学生认为自己“平常做的作业中书面类作业最多”的占55%,认为自己“平常做的作业中口头类作业最多”的占22%,认为自己“平常做的作业中实践类作业最多”的占7%,小学生“喜欢书面类作业” 的占32%,“喜欢口头类作业”的占28%,“喜欢实践类作业”的占28%,问到“如果由你设计作业,你会设计什么类型的作业”25%的小学生选择口头类,30%的小学生选择书面类,28%的小学生选择实践类。由此表明小学生对作业的形式见得少,书面类作业常见,而严重缺乏实践类作业。作业形式以书面作业居多,有一些口头作业,但实践性的作业很少,其他类型的作业也比较少。看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小学生习惯于做书面类、口头类作业,但又力求尝试实践类作业。 “平时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占62% ,“通过搜集资料来完成作业”的占7%,“进行社会调查来完成作业”的占2%,由此可见,作业形式中绝大部分是复习课本内容,而几乎没有与生活相联系的作业类型。 选择“在一个班中,老师给每个同学布置的作业都一样”的占88%,不难看出,老师平常给全班布置的几乎都为统一的作业,很少设计让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选择的分层作业。 三、对策与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全面的作业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没有正确的教育观作导向,就不会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同样,没有正确的作业观作导向 ,就不会有科学有效的作业。因此,更新作业观刻不容缓。 所谓“作业观”,可以说是关于作业的一种本能的、习惯性的、总体的看法。 从教师来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无形当中或不得不形成了一种几近一致的“作业观”。这种“作业观”大致有以下特征:其一,作业是教师布置的有着明确答案的一道道练习题,它通常是书面的,所以做作业也叫写作业,当然有时也有非书面的,如背诵课文、记住定义等;其二,作为作业的练习题是对教材或课文梳理、归纳的结果,总是或力求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其三,努力追求平时作业题型与日后考试题型的一致性,“模拟试卷”式的作业就成为人们理想的作业形式。由于我们的教学恪守着学科中心,通常是把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几乎变成了就是学课本,再加上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和制约,这种“作业观”的形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认识是对作业的狭隘理解。 在新时期,对作业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描述 “作业观” 的基本思想或主张:有标准答案的练习题不是作业的惟一甚至主要形态,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是开放的而不应总是封闭的;作业可以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完成,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不一定非得是某个学生个人的行为;做作业可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成为对知识的一种综合的运用;做作业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因素相融合的过程;对于学生做作业,我们同样应该重结果但更重过程,要善于关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做作业的目的,除了复习巩固、加强记忆、领悟考试方法与技巧之类外,更有意义与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联系、接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从家长来看,在家长采访中,“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外,家长还布置其他作业”的占41%,可以看出,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另外布置家庭作业。 长期以来,作业作为书写的一种方式,服务于评分和考试,成为社会、家长、教师监控学生的一种手段。学校没有作业,老师不布置作业,往往会给社会、家长带来恐慌。在这种实践活动方式下,家长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而不是作业的发展功能。家长往往关注更多的是孩子做了作业没有,而不太关注孩子是如何做的。作业成了强制的活动和机械、重复的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现代教育存在的弊端。 要消除这种弊端,必须使家长明确作业的发展功能,把作业作为孩子发展的方式,赋予孩子自主作业的权利,通过作业,为孩子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时空,为家长提供了解孩子发展进程的途径。 从小学生来看,在小学生调查问卷中,选择“希望老师改变作业形式”的占32%,“不希望老师改变作业形式” 的占39%,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有:(1)小学生对作业观存在误区,认为老师改变作业形式就是不布置作业。(2)学习成绩好的小学生担心老师改变作业形式后,自己在学习上就没有优势了。 小学生应该从作业观念层面上对作业活动进行再认识:(1) 要更新小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这一错误观念,才可让小学生接受课程改革中的作业。(2) 让小学生认识到作业是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表现。(3) 让小学生正确认识作业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作业重在过程的学习,而不是作业的结果。做作业不是为了考试能取得好成绩,而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发展。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做练习、抄写、默写、朗读、背诵和复述等书面、口头作业是小学生作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否定这类作业的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业的功能包括:首先,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另外,做作业对学生具有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作业是学生必须认真完成的学习任务,要出色完成课外作业,必须克服许多困难,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耐心细致地做,要认真动脑,书写工整,细心检查,坚持不懈。通过做课外作业,可以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发展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踏实、严谨、自觉、主动和富有自制力等性格特征。最后,做作业有利于小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小学生会经常和同伴进行交流,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精神。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作业的过程、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而书面、口头作业不能最好地发挥这方面的功能,因此,在原有作业形式的基础上,我们提倡作业“多样化”。 1、实践性作业,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性作业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为主要特征,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目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调查资料、集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 ,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病。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学会。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当今,国外非常重视实践操作。 在美国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了“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日本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方式。“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动手做”(hands-on)是法国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实验活动,是加强科学知识教育的一项革新措施。该活动鼓励教师去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观察、发问和说理、让他们发现世界的美丽、发现自身的聪明才智。“动手做”活动旨在引导孩子参加说理实践和书面与口头的表达,帮助小学生学习语言、学会独立做事,并尊重他人人格。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实践性作业。“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中国教育部与法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的,是在借鉴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科学素质。但从具体实施来看,我国的实践性作业严重缺乏,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加强实践性作业。 具体地说,实践性作业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同一个主题的活动,并应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孩子们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逐渐学会操作,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进“电子作业”,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引进“电子作业”。 “电子作业” 是老师们留给小学生的一种特殊作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具有时代性。“电子作业”是指在计算机上布置、完成和批改的作业。“电子作业”要求小学生回家上网将打好的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收到邮件后直接在网上批改,然后再给小学生发回去。 “电子作业”并不要求小学生一定要上网发送,没有条件上网的小学生也可以交软盘,家里没有电脑的小学生还可以到学校打。 “电子作业”的优势:(1)减少了作业批改周期(2)小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一些自己喜欢的歌谣、短诗、小笑话等作为作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3)电子作业交换无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给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自由(4)可以锻炼小学生对信息化的适应能力和打字能力,锻炼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5)电子作业备份容易,不易损坏或丢失,轻便易携,可以保存批改或未批改的作业,便于老师、小学生留档。 (三)、允许小学生作业“开天窗”,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小学生问卷调查中,问到“做作业时,你会对容易被老师检查的作业认真完成,对老师不检查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或不做,是这样吗?”选择“不是这样”的低年极占90%,中年级占94%,高年级占70%,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应付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家长采访中了解到,“如果您的孩子有的作业不会做,家长会教他做”的84%,而“家长允许孩子空着不做”的仅占11%,5%的家长竟然选择“帮他做” 。可见,在家长的观念中,也和孩子一样存在应付作业的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提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应该科学的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布置作业也要提高有效性。针对现在的作业现象,并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有的学校采取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允许小学生在作业上“开天窗”。 所谓作业“开天窗”,就是学生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作业:已经很熟练的,可以不做;实在不会做的也可以不做。作业“开天窗”使我们对“完成作业”必须有新的认识,“完成作业”并不是指把作业填满,而是在学生自觉的基础上允许作业“开天窗”。 作业“开天窗”的目的:(1)让优秀小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有选择地安排自己的作业(2)让后进小学生遇到作业困难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冲(3)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真实地反映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难点、薄弱环节进行辅导。 “开天窗”仅仅是因材施教中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分层次布置作业,教师要明确哪些作业是必做的,哪些作业是选择的;第二,作业要“开天窗”,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小学生,给小学生一个灵活掌握作业的余地,防止一刀切;第三,检查作业,根据小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目的地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四、几点建议: 除了以上提到的作业观、作业形式、作业要求方面的问题以外,小学生课外作业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 1、调查表明,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是比较合适的,但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作业质量。注意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效率。 2.有时作业较少而且有充足的时间时,小学生的作业质量较高,书写端正清楚。如果作业太多,那就只讲数量而不讲质量了。希望老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难度适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给孩子增加一些课外作业,但要考虑到孩子是否适合做这些作业,不要过重增加孩子的负担。有些家长经常替孩子检查作业,养成了孩子依赖思想,做作业时马马虎虎,建议家长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4.使小学生了解完成作业是学习的一种反馈,是教学过程的必需环节。每位同学都应该认真对待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