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让音乐(yuè)成为“音乐(lè)”
音乐论文之让音乐(yuè)成为“音乐(lè)” 摘要:每当听见学生把音乐念成了“音乐(lè)”,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可仔细一回味,学生想要的不正是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吗?《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快乐轻松的学习,有效地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关键词:音乐 快乐教学 兴趣 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让音乐课成为“音乐”课。 一、提高“兴趣”,使音乐成为“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兴趣将会成为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尝试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生动、和谐的课同堂氛围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兴趣。因此,课前5分钟我都会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小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表演器乐、有的表演唱歌跳舞,还有的自信的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 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就是“快乐的天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了“快乐的伙伴”。当孩子们放开身心一起唱,一起跳,在参与表现中真正体现了快乐,在实践创造中获得了启迪。 二、增长“乐趣”,使音乐成为“音乐” 好动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需求,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是必不可少的。而表演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正是针对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特点的。 例如,学生在欣赏《三只小猪》后,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编一个小故事或情景片段,并且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教师将学生想象的情景与表演加以归纳整合,最后孩子们创编出了一个精彩的音乐剧,三只小猪穿戴整齐去参加音乐会——赶到了会场受到了动物们的欢迎——掌声中小猪跳起了《盖新房》的舞蹈,音乐响起,孩子们再也按奈不住心中的兴奋与强烈的表现、创造欲望,栩栩如生的表演起“三只可爱的小猪”。学生创编的动作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人赞叹不已。 在这个快乐的创编过程中,学生由“心动”到“行动”,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三、滋长“情趣”,使音乐成为“音乐” 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去认识这个世界。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自我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 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我拿着玩具小鸟配上音乐缓缓走出,情趣盎然地说:“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美丽的小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森林里举行一个精彩的动物音乐会,我想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你们愿意吗?”学生们快乐地答应,都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背景图片在黑板上拼贴出了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并在《小鸟飞》的音乐中,请出了各种动物嘉宾。此时,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动手在黑板上用彩笔画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动物…… 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我将音乐、美术、游戏三者结合利用学生喜爱画画、律动、游戏、玩具的特点,加上教师带感情的语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进入了角色,在学生扮演小鸟搭建舞台和画出动物的过程中使学生各种感觉参与学习活动,对音乐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教师利用这种趣味化、游戏化的快乐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了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带着浓郁的兴趣,快乐、愉悦地走进音乐世界,并乐在其中。 四、让“媒体”入课,使音乐成为“音乐” 要想使音乐成为“音乐”,首先要顺应当代中学生接受音乐的方式。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媒体”教学是培养“音乐想象”的主要目的,因为多媒体可将迷人的图画与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形、声、光、影的美,促进“音乐想象”,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音乐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感情体验,是与生活沟通,是与心灵的交流。顺应学生的喜好,借用音乐、电影、VCD、CD、磁带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歌曲 《愉快的梦》,在介绍日本相关的文化时,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了解了日本的樱花节、男孩节、女孩节,并与极具代表性的日本民歌《樱花》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受,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中静态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这种充满动感、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五、“流行”引入课堂,让音乐成为“音乐” 江苏作者钱涛曾在《由“周杰伦现象”想到的》一文中写道:“那天,一个学生向我推荐周杰伦时,我看到了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崇拜的眼神。因为经常有学生向我推荐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歌星,我并没有十分在意,但很快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耳朵里听的是周杰伦,嘴巴里唱的是周杰伦,眼睛里看到还是周杰伦。那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民族风格浓郁的《东风破》、积极向上的《蜗牛》、有着环保意识的《梯田》,还有那带着吴侬软语的《上海1943》……我被他独特的音乐吸引着”。 钱涛老师顺应着学生的变化,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周杰伦”音乐谈》。在这节谈论课上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许多多令老师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的问题。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只是喜欢周杰伦那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丛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兴奋的是,在学生的发言中发现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学会了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分析和思考,如风格、配器等。音乐欣赏课上的知识能运用到流行音乐的欣赏之中,实在是可喜的现象。所以说,这正是一种最轻松也最正常的欣赏活动。 六、课堂上多赞美的语言,让音乐成为“音乐”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放大学生的优点就是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德国教育家蒂斯多蕙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老师多鼓励我们,哪怕有一丁点的成绩,我们也愿意听你表扬的声音”“即使做错了,也要少批评,尽量婉转一点,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老师说我能干,我就会表现得更能干。”这些中肯、坦诚、朴实的话语,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对那些所谓“差生”,同样具有着“个性”的闪光点。记录下来,适时加以赞许,是让音乐课堂“乐”起来的又一做法。有这样一个男生,平时不做任何作业,厌学厌听,同学们讥笑他“上课像个死人,下课是个活人”。在一次课堂需要安静时,我说:“某某同学此时最守纪律,别看他不参加音乐活动,却从来不扰乱课堂纪律。我相信,他的音乐能力一点不比别人差。”顿时,该生满面红光,眼睛发亮,似乎才意识到自己也有优点。后来经过不断地强化鼓励,这位同学由厌学到主动去学,同学们也都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正确运用以上几大法宝,才能做好课堂的领头羊,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竞相遨游;才能让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 摘要:每当听见学生把音乐念成了“音乐(lè)”,我总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可仔细一回味,学生想要的不正是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吗?《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快乐轻松的学习,有效地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关键词:音乐 快乐教学 兴趣 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让音乐课成为“音乐”课。 一、提高“兴趣”,使音乐成为“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深入学习的前提。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兴趣将会成为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学生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尝试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生动、和谐的课同堂氛围中培养和发展音乐兴趣。因此,课前5分钟我都会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小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表演器乐、有的表演唱歌跳舞,还有的自信的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 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就是“快乐的天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了“快乐的伙伴”。当孩子们放开身心一起唱,一起跳,在参与表现中真正体现了快乐,在实践创造中获得了启迪。 二、增长“乐趣”,使音乐成为“音乐” 好动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需求,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是必不可少的。而表演在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正是针对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短暂性、求知欲望的好奇性、个人兴趣的广泛性及形象思维的丰富性的特点的。 例如,学生在欣赏《三只小猪》后,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编一个小故事或情景片段,并且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教师将学生想象的情景与表演加以归纳整合,最后孩子们创编出了一个精彩的音乐剧,三只小猪穿戴整齐去参加音乐会——赶到了会场受到了动物们的欢迎——掌声中小猪跳起了《盖新房》的舞蹈,音乐响起,孩子们再也按奈不住心中的兴奋与强烈的表现、创造欲望,栩栩如生的表演起“三只可爱的小猪”。学生创编的动作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人赞叹不已。 在这个快乐的创编过程中,学生由“心动”到“行动” ,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三、滋长“情趣”,使音乐成为“音乐” 儿童心理活动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求知欲。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探索去认识这个世界。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自我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 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我拿着玩具小鸟配上音乐缓缓走出,情趣盎然地说:“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美丽的小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森林里举行一个精彩的动物音乐会,我想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你们愿意吗?”学生们快乐地答应,都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背景图片在黑板上拼贴出了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并在《小鸟飞》的音乐中,请出了各种动物嘉宾。此时,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动手在黑板上用彩笔画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动物…… 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我将音乐、美术、游戏三者结合利用学生喜爱画画、律动、游戏、玩具的特点,加上教师带感情的语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很快进入了角色,在学生扮演小鸟搭建舞台和画出动物的过程中使学生各种感觉参与学习活动,对音乐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教师利用这种趣味化、游戏化的快乐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了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带着浓郁的兴趣,快乐、愉悦地走进音乐世界,并乐在其中。 四、让“媒体”入课,使音乐成为“音乐” 要想使音乐成为“音乐”,首先要顺应当代中学生接受音乐的方式。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媒体”教学是培养“音乐想象”的主要目的,因为多媒体可将迷人的图画与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形、声、光、影的美,促进“音乐想象”,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音乐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感情体验,是与生活沟通,是与心灵的交流。顺应学生的喜好,借用音乐、电影、VCD、CD、磁带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更形象地接受音乐,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歌曲 《愉快的梦》,在介绍日本相关的文化时,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了解了日本的樱花节、男孩节、女孩节,并与极具代表性的日本民歌《樱花》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感受,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中静态教学的不足。学生在这种充满动感、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五、“流行”引入课堂,让音乐成为“音乐” 江苏作者钱涛曾在《由“周杰伦现象”想到的》一文中写道:“那天,一个学生向我推荐周杰伦时,我看到了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崇拜的眼神。因为经常有学生向我推荐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歌星,我并没有十分在意,但很快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耳朵里听的是周杰伦,嘴巴里唱的是周杰伦,眼睛里看到还是周杰伦。那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民族风格浓郁的《东风破》、积极向上的《蜗牛》、有着环保意识的《梯田》,还有那带着吴侬软语的《上海1943》……我被他独特的音乐吸引着”。 钱涛老师顺应着学生的变化,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周杰伦”音乐谈》。在这节谈论课上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许多多令老师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的问题。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只是喜欢周杰伦那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丛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兴奋的是,在学生的发言中发现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学会了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分析和思考,如风格、配器等。音乐欣赏课上的知识能运用到流行音乐的欣赏之中,实在是可喜的现象。所以说,这正是一种最轻松也最正常的欣赏活动。 六、课堂上多赞美的语言,让音乐成为“音乐”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 。放大学生的优点就是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德国教育家蒂斯多蕙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老师多鼓励我们,哪怕有一丁点的成绩,我们也愿意听你表扬的声音”“即使做错了,也要少批评,尽量婉转一点,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老师说我能干,我就会表现得更能干。”这些中肯、坦诚、朴实的话语,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对那些所谓“差生”,同样具有着“个性”的闪光点。记录下来,适时加以赞许,是让音乐课堂“乐”起来的又一做法。有这样一个男生,平时不做任何作业,厌学厌听,同学们讥笑他“上课像个死人,下课是个活人”。在一次课堂需要安静时,我说:“某某同学此时最守纪律,别看他不参加音乐活动,却从来不扰乱课堂纪律。我相信,他的音乐能力一点不比别人差。”顿时,该生满面红光,眼睛发亮,似乎才意识到自己也有优点。后来经过不断地强化鼓励,这位同学由厌学到主动去学,同学们也都因此对他刮目相看。 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正确运用以上几大法宝,才能做好课堂的领头羊,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竞相遨游;才能让心灵在跳动的音符中自由放飞;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使他们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949-1995》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第三期 使他们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949-1995》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第三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