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的教学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的教学思考

数学论文之初高中数学过渡问题的教学思考 ‎ ‎  【摘 要】 高一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适度拓展,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际出发,在平时分层指导的尖子学生中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尽量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关 键 词】 过渡问题;高中数学;教学 ‎  高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初中数学成绩比较理想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太理想,就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盲目套用初中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因此,如何解决好初高中数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就会获得好的成绩。‎ ‎  一、高中数学特点 ‎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似乎很“玄”‎ ‎。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理论联系实际来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用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  (二)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给学生建立了各种习题统一的套路式的解题思维模式。因此,不少初中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然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极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  (三)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以及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减少了。因此,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较重的高一新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在每周内,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它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个教学单元测验后要及时评讲,督促学生改错,否则,一旦知识信息量的差错越大,其记忆效果就越差,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  因此,既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等,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也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一例到一类、一类到多类、多类到统一的方法,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的方法等,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 ‎  (四)学生眼中的初高中数学特点问卷(8个班523人的问卷)的对比图 ‎  二、初高中过渡时容易出现的误区 ‎  (一)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与情感关注不够 ‎  1.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是在数学学习情境中诱发的,学生长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产生消极认知,确信自己缺乏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据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学生在教师不正确的期望与行为下,较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  2.‎ ‎ 教师的不当行为与态度会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总处于一种压抑的、困难重重的艰难境地,这种痛苦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使学习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因此,我们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在不断摧毁基础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是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  (二)学习习惯养成未很好达成 ‎  一般来讲,学生对良好学习方法的了解,很容易通过教师指导来解决,但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否在反复的执行和使用中形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却是很难的,从实践经验看,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可以在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慢慢弥补的。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 ‎  三、教师转换视角问题 ‎  我们对高一新生的要求过高,忽视了阶段性目标要求。实际上,新生与任课教师之间应是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 ‎  1. 目前高一课堂的容量大、抽象度高、逻辑性强,有很大程度是教师自身的教学定位不当,教学要求过高(常常一步到位)所造成的。教师需要从一个学习者的视角来考虑教学的定位、要求,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 ‎  2.‎ ‎ 教学中还是重记忆和模仿操作。由于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所以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轻概念理解,重记忆和模仿操作,而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许多高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质上也强化了这一行为,而不是扭转了这一学习方式。‎ ‎  四、初高中数学过渡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  (一)教师需调整心态 ‎  随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必然会随之变化,高中教师既无法选择学生,也无法改变学生的过去。因此,与其埋怨,不如接受并承认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习惯等现状,探寻在此基础上的教学举措,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的过渡。 (二)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  从信息加工理论来看,学习分为“联结性学习”与“运算性学习”两类。题型教学、数学结论生成过程的缺失或难于理解,都会加速学生采取联结性学习机制,采取记忆某些题型的解法步骤或数学结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如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对数运算性质,加强生成过程的设计;延迟结果的呈现;增加学习个体的体验强度等措施会有助于避免联结性学习。数学教师如果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当遇到学生出现联结性学习问题时,处理起来就更得心应手。‎ ‎  (三)抓好课堂这一主战场 ‎  教学内容的容量、进度、难度、广度、灵活度、作业布置,我们都应把握好。确定好讲与不讲的内容,要讲的内容要弄清怎样讲,并渗透学法指导。‎ ‎  如函数符号f(x)的教学:‎ ‎  1. 函数概念:强化符号与其所表征的概念的内涵的联系。‎ ‎  函数的表示法:继续强化符号与其所表征的概念的内涵的联系。‎ ‎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充分感悟函数符号在刻画函数性质中的作用,深化对函数符号的理解。‎ ‎  2. 运用函数符号抽象概括初中所学的一般规律。‎ ‎  例:已知函数f(x)=x2,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  请用a表示f(a+1),f(a-1);‎ ‎  请写出y=f(x+1),y=f(x-1)的解析式;‎ ‎  请在同一坐标系画出y=f(x),y=f(x+1),y=f(x-1)的图像,说明三个图像之间的关系。‎ ‎  3. 模块复习时再次深化函数符号表征的含义。‎ ‎  函数概念中,有两个运动变化的过程,自变量的运动变化过程及函数的运动变化过程,前一个运动变化过程的某些特征(如数值不断变大)和后一个运动变化过程的某些特征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这就是函数性质的本质。(归纳如下)‎ ‎  [两自变量 ‎  x1,x2的关系] [两函数值f(x1),‎ ‎  f(x2)的关系] [函数图像 ‎  的性质][刻画] [x1,x2的 ‎  大小关系] [f(x1),f(x2)‎ ‎  的大小关系] [单调性] [轴对称性] [中心 ‎  对称性] [x1,x2的 ‎  和为常量] [f(x1),f(x2)‎ ‎  相等] [f(x1),f(x2)‎ ‎  互为相反数] [‎ ‎  ][‎ ‎  ][对 ‎  称 ‎  性]‎ ‎  (四)高一数学学习规划图 ‎  [幅度][高目标,低起点,缓加速][高中 ‎  状态] [高中 ‎  状态] [初中 ‎  状态] [高度自主,适度管控,缓慢放手][教学的难度、‎ ‎  速度、容量] [学习的自主度] [期中][期中][期末][期末][‎ ‎  ][‎ ‎  ][高一第 ‎  一学期] [高二第 ‎  一学期] [时间]‎ ‎  (五)具体做法 ‎  1. 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树立学习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2. 解决学生思想松懈问题。刚进入高一,有的学生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他们甚至会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然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的,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在教学中,应提倡学生制定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在三年中各有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  3.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高中数学“死记硬背”‎ 是考不了高分的,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此,应引导学生做好下面几件事:制订计划,明确学习目的;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笔记只记关键的和重要的;及时复习,疑难及时解决;搞好系统小结。‎ ‎  4. 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高一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都非常不错。‎ ‎  5.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求解、抽象概括、空间想象、推理论证、数据处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能力的任务,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教学中应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也应处理好几个问题: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 ‎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适度拓展,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际出发,在平时分层指导的尖子学生中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应尽量突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尖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兼顾学法指导,重点消化解决错题,争取不犯重复性错误。高一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使学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具数学学习自然会取得好的成绩。‎ ‎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3] 喻平。 走进高中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