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之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  社会向前发展,物质生活越丰富,但学生的精神生活越贫乏。他们在高中生活中很多时候感受到的不是青春活力,而是满满的压力和厌烦,看待问题的方式偏激,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弱。‎ ‎  事例一 ‎  本班有一个男孩,与他人交往较少,性格偏内向,看待问题方式有些小偏差。上课老师反应,他总是莫名其妙的笑,身为课代表却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某次,他不小心弄丢了钥匙,发脾气不愿意回家,也不愿向正在上班的父母寻求帮助,与父母说在校自习和住宿(非寄宿生)。其父母非常担心,四处寻找无果,待晚上十二点回家,大哭一顿,很委屈。第二天,家长和小孩一起来到学校。我不是很理解这个孩子的行为,也不敢随意的揣测他的想法。我小心问到:“掉了钥匙,你是在责备谁吗?”他满脸的愤怒,“为什么别人要捡我的钥匙呢,如果不捡,钥匙肯定在原地,我也肯定可以找到,都怪别人,钥匙上还有我心爱的U盘,有非常重要的资料,干吗要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呢”。“都怪别人,拿”等词,我感觉到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常人不太一样,“钥匙是你不小心掉的,对么”“是啊,可是别人为什么要捡呢,不捡我就一定能找到”我有些无计可施,我从来没有想过,他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看法,偏离我预想的情景太远。‎ ‎  我放下他纠结的话题,问“你觉得你昨晚让父母到处找你,在家焦急等待你,九点、十点,十一点、没有盼头的等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沉默不语,“我心疼你的父母,上着班,还要担心着你,你呢?”他依旧不语,但是从眉宇间我看到了一丝悔意。“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或许下次你看到路边的东西不会弯身去捡,因为你想着别人会来寻找,可是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他或许想,我捡起就避免了坏人捡去,他的善心却被你如此揣度了,我有些能理解为什么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别人的误解”这些东西似乎他从未想过,脸上有些诧异。‎ ‎  他一直沉默着,不愿再交流这件事。我不知是他是再次关闭了心门,还是开始去思考我所说的这些话,我宁愿相信是后者。这个孩子内心还有许多不太寻常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需要更加长远的关注和慢慢引导,我希望我能坚持。‎ ‎  事例二 ‎  如果不是小孩的妈妈给我发的短信,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成绩和表现都很好的她,会有退学的想法。她又是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努力搜索她的日常学习过程,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待人真诚善良,除了上次考试发挥有些不太好,晚自习请了几次假,退学,这又是怎样一个无奈的决定呢?‎ ‎  家长坐在我旁边想我说起了她这几天的不寻常。原来她从小,父母就较为宠爱,很少责备她,妈妈甚至为了她上高中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她。但是这几日她总是发信息告知家长,在课堂上听不进老师的讲解,在课后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感觉很不好,不想再读书了。我想她应该是遇到挫折想着逃避了。小孩初中也有过一次休学,也是因为感觉压力太大。原来我了解学生的真的太少。家长很苦恼,明明知道小孩缺乏抵抗压力的能力,却又不忍心她在学习里头受苦,更加不知如何处理。希望我能恨她好好谈谈,实在不行,那就只有休学了。‎ ‎  走廊上,女孩不愿开口,或许要强的她很少向他人诉说自己面临的困境和苦恼,只习惯和父母交流。她紧紧的咬着嘴唇。“你妈妈和我说,你想请两天假,可是老师不同意”“其实我知道你不会同意,可是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坚持不下去了”“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很早就有了”“那你坚持下来了啊”她不语。“你羡慕你妈妈的生活吗?”“是的”“我却觉得她很伟大,为了家庭,放弃了原来属于自己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完全围绕小孩,而你却都在学校,她却白天总要胡思乱想”显然她没有这样想过问题。“如果老师坚持不让你请假,你会怎么办呢?毕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顺从自己的心意”“那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真的不能坚持了么”“初三,我也休学过半年,现在我已经坚持了,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一天都坚持不了”“你为何总是要强调以前呢,你现在是现在,以前是以前,我觉得你现在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的”“我……”‎ ‎  “‎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逃避总是最快的方法,正好你有懂你的父母,能无条件支持你所有的决定,或许别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也或许别人就克服了。迷茫,压力,这些都是正常的,在学习你对结果太重视,反而让你太辛苦。你在父母着想,让他们高兴,但是却无形中却伤害了他们,因为你把最重要的快乐和坚强丢了。在老师眼里,你就很坚强,很有毅力,和你妈妈描述的那个女孩完全不一样。我更加相信你可以克服这次的困难”‎ ‎  “老师,我明白了。我会享受高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学的相处,学习上的难题和压力,结果是什么我不再顾虑,请您相信我”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  关注小孩心理健康,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能很好处理面对的困难和压力,或许这才是教育的最最根本所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