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论文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  审美教育亦称美育,它的直接作用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具有审美、启智、激创、求真、育德的综合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尤其是古诗凝练含蓄、博大精深、饱蕴着美。下面就谈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是如何努力挖掘古诗中的审美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 ‎  一、以诗赏景,体会古诗中的自然美。‎ ‎  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古代诗人常常会为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美丽风光所倾倒折服,并吟下千古流传的佳句。如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感受到了祖国山川的宏伟壮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对这美丽的景致也赞叹不已,留连忘返,那么你的心也将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来。”春花烂漫的季节也是最令诗人钟情的,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写道:“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通俗易懂的诗句中尽显田园风光,理解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描绘:在宜人的江畔,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的两旁有无数色彩斑斓的野花竞相开放,差不多把路都给遮住了,美丽的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可爱的黄莺自由自在地唱着动听的歌……‎ 一旦这幅清新自然的春日美景图展现眼前,教师无需多言,学生便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试问,这样诗情画意、情趣盎然的意境怎会不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呢?‎ ‎  二、品字赏词,体会古诗中的语言美。‎ ‎  (1)体会古诗中的数字美。数字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单调乏味的,但古代诗人却把数字巧妙地融入于诗中,起到了其它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更增加了美感。如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理解这句诗时,我紧扣“一”字,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使学生通过这一枝独秀的红杏,仿佛看到了园里春意闹枝头的景象,体会到了诗人对这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再如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纵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诗人通过“深千尺”这个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学生深深地了解到了汪伦与李白之间的真挚情意。因此,谁能说这古诗中的数字不具有着它独特的美呢?‎ ‎  (2)体会古诗中的韵律美。汉语是美的,尤其是古代诗人写诗都注意每句字数相等、用词精当、讲究平仄、注意押韵。如《游园不值》中第一、二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及第四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中押韵的字为“苔”、“开”、“来”;再如《暮江吟》第一、二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及第四句“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中”、“弓”、“红”‎ 又均押韵,这样和谐协调、抑扬顿挫的诗句让学生读来琅琅上口,使古诗更富于韵律之美。‎ ‎  (3)体会古诗中的色彩美。一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对渲染古诗也有着独特的作用,读来使人的眼前呈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杜甫写的《绝句》中有这么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的“黄”、“翠”、“白”、“青”对事物的描写可谓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再如《鹅》这首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的“白”、“绿”、“红”,又使一身白毛,红红冠子的大白鹅在清澈的河水中尽情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 ‎  三、以诗明理,体会古诗中的哲理美。‎ ‎  通过寥寥数行的古诗,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感受到诗人多样的情怀,还能从中受到启发,悟明道理。如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由于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诗人所见的庐山景色也不同,再让学生分析了解,就不难使他们受到启发: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这平淡无华的诗行间流露出的不正是这种深深的哲理美吗?‎ ‎  四、品诗悟情,体会古诗中的情感美。‎ ‎  有些古诗含蕴丰富深刻,更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铸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如陆游的一首《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 写出了他终身的遗憾,“王师北定中原日”写出了他毕生的心愿,“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他临终的遗愿,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令学生为之动容;同样,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行间流露出的欣喜若狂也反映了他深切的爱国之心;再有李白的《赠汪伦》以夸张的手法歌颂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这些美好的情感怎能不令学生的心灵产生感应,情操获得陶冶,心智受到启迪,思想实现升华呢?‎ ‎  古诗中潜在的美育因素除上述种种外,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善于利用,相信学生定能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