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为感受美而阅读
语文论文之为感受美而阅读 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美,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苏霍姆林斯基则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美无时无刻不在激荡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身心的愉悦为基础,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作品的美,以求达到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感受美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通过阅读,领悟作品的人性美 人性美是一种求真向善的美,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在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时,我们看到了翠翠的纯朴、美丽;傩送的勇敢、英俊;爷爷的憨厚、慈祥。文中人物身上充满了热情、诚恳、吃苦耐劳、高度的责任感等,这些美德都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古朴的人性美从远古走来,从湘西到中原,它跨越了时空,久而弥醇,叫人返朴归真,潸然泣下。又如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时,我们会为彼埃尔追求人性完美过程中的曲折痛苦的经历深深感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完善自我的愿望。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文学作品中,学生都可以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和我们身边的人物一样平凡,他们也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在追求和展示着人性的美好一面。在阅读中,和书中人物一同去思索,去经历,无疑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人格。 二、通过阅读,体验作品的生活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特征”。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认知、欣赏和美感作用。在阅读中,学生能阅历上下五千年,驰骋纵横八万里。能聆听孔孟的教诲,也能和卢梭对话。体验了伟人的生活乐趣,再来感受穷人度日的艰辛。从爱迪生的成就中,可以吸取成功的经验;从一些人的碌碌无为的人生中,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所以说真正的阅读是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阅读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生活。各种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人在争名夺利,有人在默默奉献;有人偷奸耍滑,有人大智若愚,各种人物,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着历史的兴亡盛衰,经历着欺人被欺、助人被助,与中奸善恶各种人打着交道,人生的阅历也就大大丰富了。只有有丰富的经历,才能有成熟的思考,才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不为种种假象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通过阅读,饱览作品的自然美 大自然是位神奇的造物主,它造化了秀美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巍然屹立的峰峦、天地万物莫不涌现在作者的笔端,因此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犹如观看大自然的妙笔,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美的世界中得到充分的享受。如在阅读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时,怎能不为那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她在文中写道:“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地面披上了美丽的苔藓。华丽的常春藤涂上了大理石般鲜红和金色的斑纹。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笑。”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乡村冬景之美,看到这一切,我们会由衷地赞叹大自然的祥和、宁静和富有生机。正如作者所说:“我从来热爱乡村的冬天。”又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能使你领略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壮之美;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能让你陶醉在淡淡荷花的恬静之中;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也同样能给读者另一番美的享受。 四、通过阅读,学习作品的语言美 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从作品中获得语言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之一。文学作品中一切的美,都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学习语言有一个领悟、再现和积累的过程。如女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又如在冰心的《观舞记》读到“我们看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美不胜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或熟练老到,或清新自然,或凝练优美,或音韵流畅,都是学生获得语言的资源,教师应该很好地开发这一资源。对于好的语言,教师和学生一起再现其丰富的内涵,必能在学生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此时积累语言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在阅读教学中,务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读、背诵、仿写、造句等,让学生领会、欣赏、积累好的语言,还要激发学生运用这些语言创造美的冲动。 五、通过阅读,领略作品的哲理美 文学不仅要有感性认识,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深入情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美会叫读者叹为观止。比如读到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会领略这样的哲理: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又如读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能得到这样的启示:不要被曲折所阻挡,勇敢地走进曲折,定会到达新的天地;读到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会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又如我们在读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谈到法国语言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可以看出韩麦尔要学生“牢牢记住”的不仅是“祖国的语言”,而且是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他要学生具有的,不仅是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爱国的热忱、民族的自尊。从而告诉人们:国土沦丧是可悲的,精神沦丧更可怕。 六、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用心血、用生命创作的,都闪耀着作者人格的光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人们创造出了理想社会桃花源。曹雪芹举家食粥时,地位也许是卑微的,但他能站在时代的至高点,预见了封建社会的灭亡。鲁迅一生反礼教、解剖国民性、鼓吹白话、反对强权,犹如一位斗士、勇士、先驱、革命家,在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英雄形象;而对待朋友我们看到的则是另一副形象,如一次,他送书给刚结婚的川岛,就在封面上题词道:“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 ,这体现出亲昵、仁厚、风趣的形象。朱自清的眼光如此敏锐,他不但能看到荷塘美景,江南春色,也能看到我们民族的孽根(《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产生于作者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独到的见解,以及坚持真理的勇气。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了解作者的伟大人格,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挖掘美、欣赏美,感悟美,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善于借鉴琴棋书画中的意境,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深入地挖掘出作品中的美,也才能高效率地与学生一起探讨美。同时也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用心灵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在反复阅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达到欣赏课文的目的。从而发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让学生的精神在美的世界里徜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