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实施计划(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实施计划(一)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工作实施计划 ‎ 根据《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区有关垃圾集中处理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经镇三套班会研究,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依法治理与规划引领、突出重点与全面实施、科学分类与因地制宜、城乡统筹与系统治理”的总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不断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垃圾处置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12月底,全镇在镇区、部分村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工作;镇区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企业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不断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各村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全域试点工作,其中居住集中率高的村要全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设施配备齐全、合理,宣传氛围浓厚,并逐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运行体系。 三、基本原则 ‎ ‎ (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强化镇政府的主体责任,形成人居办、城管队、各村等单位齐抓共管的格局,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二)示范先行,逐步推进。发挥垃圾分类示范点引领带动作用,以点成线、以线及面,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大设施设备投入,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模式,逐步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 (三)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分类方法,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的具体方案,做到一体谋划,全程分类。 四、实施范围 (一)全域实施单位:赵集村、红星村、沟北村、街西村、高堰村、十堡村、庆丰村、小滩村、韩桥村、天河村、庆华村、沿湖村;镇区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 (二)其他村:集中居民点等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并鼓励其他村参照执行。 五、主要措施 (一)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市民参与 ‎ ‎1.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充分利用宣传栏、LED屏幕、部门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小手拉大手的“叠加”效应;各村组建垃圾分类宣传队伍和垃圾分类指导员,深入村居,通过发放宣传引导手册、大喇叭宣传、举行演讲比赛等形式,推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2.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培训指导广大市民明确生活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生活垃圾怎么分、如何分等知识;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一批懂得生活垃圾分类的明白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二)明确分类标准,规范分类流程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要求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投放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全覆盖。 1.对街道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以街道为单位。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分类法执行。对集镇、居民小区、公共机构配备垃圾分类设施、构建收运体系等,进行强制垃圾分类工作。 ‎ ‎ 2.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农村垃圾分类以村居为单位。按“易腐垃圾”和“不易腐垃圾”二分类法执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村委会统筹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责任,推广建设农村有机易腐垃圾生态处理项目;按要求给每5户/个配置绿色和灰色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标注易腐垃圾和不易腐垃圾字样,鼓励采用农户源头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的“二次四分”方法。各村合理配备保洁员(兼垃圾分拣员)和垃圾分类收集车进行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做到统一中转和处理。 易腐垃圾的处理,主要送到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采取堆肥、沤肥或生化分解等方式处理;不易腐垃圾的处理,由保洁员定时上门,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将不可烂垃圾进一步分类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对农户分类进行检查、指导。 3.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 一是可回收物。主要指生活垃圾中具有资源回收利用价值的,如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弃纺织物等,使用蓝色垃圾桶进行收集,送至再生资源回收点。 二是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杀虫剂等,使用红色垃圾桶进行收集。将收集到的有害垃圾暂时妥善存储后,联系环卫部门直接上门收集,由危废收运处置企业进行处置。 ‎ ‎ 三是其他垃圾。主要包括上述垃圾之外的卫生间废纸、尿片、砖瓦陶瓷等,使用灰色或者黑色垃圾桶进行收集。由专职保洁或管理人员将其他垃圾装至收集桶后,汇集至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 (三)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稳步推进 1.建立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各村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宣传、督促和指导,做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的监督管理工作。村负责督促、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劝阻和制止违反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的行为。公共机构、企业等单位负责人负责好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桶等设施设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和指导,并负责做好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台账记录等工作。 2.建立专业垃圾分类工作业务队伍。一是组建指导员队伍。每个村按居住户数千分之四比例组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督促、指导、保障垃圾分类日常工作。公共机构和企业明确1名专管人员负责。二是组建分拣员队伍。每个村按照3—5人的标准,组建垃圾分类分拣员队伍,负责本村垃圾分类投放分拣工作。三是组建宣传队伍。每个村至少组织一支宣传队伍,集中进行培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小区、进家庭等宣传活动。 ‎ ‎3.建立垃圾分类考核通报体系。建立分类工作通报制度,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建立通报和督查机制,对各村、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和督查。 (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分类参与 1.生活垃圾运输、处置有偿服务费用减免政策。对分类实施成效较好的村、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等,镇环卫主管部门将予以生活垃圾运输、处置有偿服务费用的适当减免。 2.开展各类垃圾分类示范评比活动。开展分类示范的评比活动,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六、任务分解 镇人居办、镇城管队:负责牵头全镇各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推进、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做好其他垃圾的收运工作。 各公共机构、企业等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镇财政所:负责安排落实开展全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运、处置相关经费。 镇文广站:协助加强宣传媒体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大力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镇文明办:负责督促镇内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餐厨垃圾分类工作,督促农贸市场开展垃圾分类。 ‎ 各村: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到资料入户率100%、知晓率100%、支持率95%以上;负责分类设施的配置,指导居民按照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并对分类收运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村、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要对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进行谋划,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2.加大投入,落实保障。在现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资金投入比例,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中涉及的收集设施、分类垃圾转运车辆以及终端处置建设统筹规划,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置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正常运作。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各村、各单位、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动合作。镇将不定期对照目标任务进行督查,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行为,实行问责追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