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论文之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数学课程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 自学、创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5/7=5+5/( ),分子加上5,分母应填什么。 生1: 分母填7+5 ;生2: 分母填7+7 ;生3: 分母填7×2 ;生4: 分母填14 … 让学生自己判断,并说说填的理由,一起加以归纳总结,得出分子5+5=10,比原来分子扩大2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分母也应该扩大2倍,分数的大小才没有改变。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如练习这样的应用题:把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锻造成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体,高是多少厘米?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先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把正方体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从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如学习“可能性”时,让每张桌子上面摆两个盒子,摸A盒里面装的都是白色珠子,同桌一个摸一个记,学生通过摸、观察总结得出“一定”这一结果。摸B盒里面装的有红色、蓝色珠子,也是一个摸一个记,通过摸体验到“可能”,教师再加以引导,会不会摸到其它颜色的珠子,学生就得出“不可能”的结果。在这里,学生的回答让我们体验三个词:可能、一定、不可能,还有事情发生的概率。再让学生用三个词各说身边发生的现象。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小数的认识”后设计游戏:请两个学生上讲台,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个学生来买学习用品,一支钢笔2。5元,一个檫子0。8元,一个文具盒4。6元,她给售货员1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下面同学帮算一算。……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总之,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片生机和希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创新的空间与余地。我坚信:新课改,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新课改,会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查看更多